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探秘红光村:黄河之畔的生态瑰宝与绿色产业之路

    2024-07-28    阅读:
    来源:江南大学商学院“红光璀璨文旅梦”实践团
  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是如何在国家政策的春风中焕发新生,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的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踏上了探访之旅。
  7月12日,江南大学商学院“红光璀璨文旅梦”实践团来到青海省海东市循化县红光村,进行了一场生态之旅。
  红光村宛如一颗镶嵌在黄河之畔的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生态之美吸引着四方来客。这里,青山绿水交相辉映,稻田与河流交织成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村庄四周,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仿佛置身于一个天然的氧吧。在这片生态宝地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谱写着一曲动人的生态之歌。
  实践团队探访了循化县公伯峡冷水鱼网箱养殖生产基地。团队乘坐游艇前往养殖基地的路上,无不夸赞黄河水的清澈壮阔。水面映衬着雄伟的峡谷和峭壁,波光闪烁如宝石般璀璨。它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磅礴力量,又蕴含着温柔细腻之美,成为循化丰富生态和深厚文化的生命之源。
  通过对村书记马乙四夫的采访了解到,渔场养殖基地是在09年经过严格审批后注册的,目前,该基地建成6×6的标准网箱55组,12×12的网箱42组,周长60米的圆形深水网箱25个,渔场面积约45公顷,大概投入了四五百万,有五六个专业人员养殖,主要养殖的是在青海的黄河冷水鱼三文鱼,黄鳟鱼。三颗鱼苗成长到三公斤的话需要三年,主要往上海、广州售卖,每一天价格不一样,这两年一公斤90多。全负荷运转的话年收入大概在四五百万。但是现在主要的问题是资金缺乏。渔场依托于当地的生态资源去发展,双向互利,产业做得越好,则对生态的保护也越有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良性循环,是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课题。青海省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和绿色发展的政策,公伯峡水电站作为“西电东送”北部通道的关键项目,符合国家关于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的战略部署。水电站的建设和运行有助于缓解西北地区的电力短缺问题,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产业振兴。
  无独有偶,团队在前往藏区的路上,跟当地居民了解到,像他们藏民也是依靠生态,来得到自己的收入,他们藏民的主要收入就是种植业和畜牧业,依照自然气候,气候松了,这边油菜花和青稞在长,他们就在夏季牧场放牧,看到油菜花和青稞收割完了之后,他们就回来畜牧,就也是实现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通过此次生态之旅,江南大学实践团队的成员们收获满满。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产业振兴。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助力金融 实践绽放成长
  • 为响应“青鸟计划”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返家乡”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来到山东
  • 08-01
  • 吴侬软语传乡韵 亲子巧语筑心桥
  • 七月,流火的季节点燃青春的热情。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张家港市杨舍镇云盘社区,开启了
  • 08-01
  • 笔墨蓝靛绘童真,非遗传承绽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园里,一场非遗与童真的邂逅正温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者们带着书法、蓝印花布
  • 08-01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