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享文化之美,扬文化之信

    2024-08-05    阅读:
    来源:亲身实践
【数学科学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享文化之美,扬文化之信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便与木有着不解之缘。木制工艺,作为中国一项古老而独特的技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为深入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木制工艺特点,宣扬中华文化,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育添锦色,杏坛振新声”实践团队于8月3日走进青岛市市南区的鲁作博物馆,学习中华传统木制文化,更好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精雕细琢的木制工艺


木艺的历史沿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随着历史的发展,木艺逐渐由实用性转向观赏性。到了明清时期,木雕艺术更是达到了鼎盛,众多精美的家具和工艺品层出不穷。欣赏木制工艺品,犹如品味一杯香醇的历史酒。从细腻的雕工到独特的设计,每一步都凝聚着工匠的心血。木艺作品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通过观赏木质工艺以及其简介,实践队员们意识到木艺的传承与展望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应该珍视这份来之不易的文化遗产,传承工匠精神,让木艺在不断创新中发扬光大。
巧夺天工的刺绣艺术

在中国古老的文化长河中,刺绣艺术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历经千年磨砺,仍旧熠熠生辉。从原始的图腾崇拜,到后来的服饰装饰,再到如今的独立艺术形式,刺绣艺术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欣赏复杂繁琐、活灵活现的刺绣作品,实践队员们意识到,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保持耐心与决心,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情。同时,也应该大力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促进中华优秀文化发展壮大。
描龙刺凤的酱色绸缎

织就了华彩的酱色描龙刺凤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古代文明的瑰宝。时光荏苒,现代社会中,酱色绸缎虽然不再是权力的象征,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这一传统工艺在现代的传承与应用,使得描龙刺凤的酱色绸缎重新焕发生机。不仅在国内,还在国际舞台上,这种华彩夺目的绸缎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欣赏这活灵活现的艺术,坚定了实践队员们的文化自信,也更加让实践队员们认识到中华文化应当源远流长,加大宣传力度。
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之美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门票设计犹如一叶扁舟,承载着入门的艺术,见证了历史的变迁。门票,不仅是进入场所的凭证,更是文化、艺术、创意和科技的结晶。独一无二的门票能够让人们眼前一亮,并对该地点记忆犹新。实验队员们保留着鲁作博物馆的门票,以后每次拿出门票欣赏的时候,必会回想在博物馆的情感,坚定文化自信,始终秉持着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之心。
历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的根基。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人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发扬中华优秀文化,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使命。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华文化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一方面,全球化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带来了文化同质化的风险。应抓住全球化带来的机遇,让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也要警惕文化同质化带来的风险,坚守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大力宣扬中华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助力金融 实践绽放成长
  • 为响应“青鸟计划”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返家乡”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来到山东
  • 08-01
  • 吴侬软语传乡韵 亲子巧语筑心桥
  • 七月,流火的季节点燃青春的热情。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张家港市杨舍镇云盘社区,开启了
  • 08-01
  • 笔墨蓝靛绘童真,非遗传承绽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园里,一场非遗与童真的邂逅正温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者们带着书法、蓝印花布
  • 08-01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