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看三元朱村蔬菜盛,叹数字智能助振兴

    2024-08-06    阅读: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的重要部署,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新麦场精神”实践队于8月2日前往寿光市三元朱村,旨在通过实地调研与实践,探索数字技术在现代农业领域的创新应用,助力该村实现农业生产全链条的数字化升级,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到达三元朱村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毓芝 供图
挥好党建引领“指挥棒”,奏响乡村蜕变交响曲
实践队员拜访了三元朱村的相关负责人,并了解了三元朱村的发展历程。位于山东省寿光市的三元朱村,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小康示范村”“中国特色经济村”等八大国家级称号,并且通过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认证,事实上,这些荣誉并非偶然,而是对以王乐义为首的党员干部和群众不懈奋斗的见证。1989年,三元朱村在王乐义和17名党员的带领下,引进了先进的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成功实现了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从此,三元朱村逐渐摆脱了“要饭村”的帽子。历经40多年的砥砺前行,三元朱村的蔬菜大棚技术引领着中国蔬菜产业的不断升级。在村庄的发展过程中,三元朱村的党员干部始终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他们不仅带头学习党的理论政策,还成立了党员帮带志愿服务中心,为村庄的全面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图为相关负责人为实践队员介绍蔬菜大棚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毓芝 供图
奏响服务人民“主旋律”,共唱乡村振兴进行曲
实践队员走访了当地居民,深入了解了这个小村庄从一颗小小蔬菜起步,逐步发展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和高效农业观光胜地的非凡历程。三元朱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投资5600万元进行全面改造,包括别墅楼、道路、污水管道及太阳能路灯等基础设施。并且重视教育、养老及医疗福利,大大提高了当地居民的幸福感。三元朱村不仅经济繁荣,还倡导文明生活方式,荣获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示范村称号,是乡村振兴的典范。当地居民表示,未来三元朱村将继续在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书写更多属于农村、属于农民的辉煌篇章。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当地居民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毓芝 供图
吹响数字智能“冲锋号”,加快绿色产业新突破
实践队员跟随引导员深入当地著名的蔬菜大棚基地,亲身体验并见证了数字智能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广泛应用与卓越成效。大棚内采取智能化管理,实现了自动控温、自动喷滴灌、自动放风、自动施肥、自动卷帘“五个自动化”,实践队成员关注了水培、雾培等先进育苗技术的应用情况。这些技术实现了农产品的绿色、健康生产,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还深入了解了寿光市的种业振兴行动,以前需要买“洋”种子,而如今寿光有了自己的蔬菜“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三元朱村的实践恰恰是这句话的生动写照,同时也证明了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
 
图为蔬菜大棚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毓芝 供图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看到了基层干部和老百姓积极响应时代的召唤,用满腔的热情、务实的作风和高效的行动,用心描绘、精心绘制,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愿景变为现实。实践队员真正理解了“中国强,农业必须强;中国富,农民必须富”的理论内涵,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大舞台上,实践队员们决定既要怀抱梦想又要埋头苦干,积极投身乡村沃土,汲取和吸收更多养分,在推进农业强国建设中绽放青春风采,让“产业兴旺、乡风文明、共同富裕”成为每一个乡村的生动图景。
 
图为实践队员在田间地头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毓芝 供图
 
(通讯员:王毓芝)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助力金融 实践绽放成长
  • 为响应“青鸟计划”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返家乡”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来到山东
  • 08-01
  • 吴侬软语传乡韵 亲子巧语筑心桥
  • 七月,流火的季节点燃青春的热情。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张家港市杨舍镇云盘社区,开启了
  • 08-01
  • 笔墨蓝靛绘童真,非遗传承绽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园里,一场非遗与童真的邂逅正温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者们带着书法、蓝印花布
  • 08-01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