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侨心灯影:广工学子的侨乡文化传承之旅

    2024-08-06    阅读:
    来源:广东工业大学“‘灯’照湾区,‘侨’首以待”实践队
侨心灯影:广工学子的侨乡文化传承之旅
大学生网报2024年7月31日电(通讯员 梁筱丹)为助力以东艺宫灯为代表的侨乡文化创新性发展,7月24日至26日,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灯’照湾区,‘侨’首以待”实践队首先在开平采访开平市政府公职人员和走访拍摄调研侨乡传统建筑遗产。随后,实践队于7月29日至31日,前往江门与香港,通过街头采访、参观启明里等知名景点、对话东艺宫灯传承人等形式,细品侨都风情,倾听侨胞心声。
 
寻根问源,开平启航
实践队的开平第一站是开平碉楼。站在碉楼下,仰望那高耸的塔楼和精致的雕刻,不禁让人肃然起敬,感受到那些远赴重洋的侨民们对家的眷恋和对根的坚守。下一站,实践队成员们来到了秉承延续侨乡历史文化基因的侨小馆,独特的“智创侨城+复兴侨文+圆梦侨人”的设计理念让队员们深深感受到传统和现代奇妙碰撞,复古和新潮巧妙融合。接着,实践队成员们来到最后一站——仓东遗产教育基地。其凭借贯彻落实建筑保护、社区营造和文化传承融为一体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理念真正实现遗产保育、遗产教育、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目的。
7月26日,实践队成员踏着阳光来到开平文化艺术中心,对能够与开平市文广旅体局艺术和非遗股股长潘艳娇及开平市文化馆馆长罗顺飘面对面交流感到喜悦。采访十分顺利,队员收获满满,了解到许多开平政府迄今在文化传承方面取得的成功案例。“人才、财政支持和传承活动”都是核心影响因素。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采访开平政府人员。 通讯员 吴志桥 摄
 
江门探,灯影绘
实践队员来到启明里和三十三墟街,走访大街小巷,与当地居民和游客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东艺宫灯的认知与情感。采访中,居民们热情分享了他们与东艺宫灯的故事,从老一辈的传承到年轻一代的创新,从节日庆典的装饰到日常生活中的点缀,宫灯在他们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奶茶店的老人侃侃而谈,门口的宫灯随风飘摇。“外地人不知道,以前家家户户都要挂着的...”婆婆卖力地讲解,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
实践团队在队长的带领下,前往东艺宫灯博物馆与东艺宫灯传承人李仰东先生会面,就当下东艺宫灯的文化底蕴、产业发展现状与他在传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展开了细致的交流。实践队不仅了解了东艺宫灯的外形之华,寓意之美和千年之古,还体验了宫灯的拼装和拆卸过程,知晓了东艺宫灯当前急需结合新媒体焕发新生。此外,团队成员们还参观了五邑华侨博物馆,进一步理解了华侨文化与东艺宫灯的紧密联系,近距离感受华侨“情系故乡,落叶归根”之情。
 
香江揽胜,文化交
在香港,团队成员们继续踏上寻“灯”之旅,追随东艺宫灯的足迹,走访了观音庙、文武庙、黄大仙祠、庙街天后宫4个文化景点。精美的牌匾,端庄大气,字字珠玑;庙宇的梁柱间,宫灯高挂,炫彩夺目;寺庙的壁画,色彩鲜艳,内容丰富,无不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香港的多元文化环境为东艺宫灯的传播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团队成员们在这里感受到了侨乡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交融与对话。
 
在本次侨乡文化之行中,实践队员们走访江门和香港,深刻感悟到传承侨乡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体会到侨胞坚守初心的不易。实践队员们期待能够从更开阔的新视角了解侨乡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让东艺宫灯的光华洒满世界,共绘侨乡文化繁荣长卷。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助力金融 实践绽放成长
  • 为响应“青鸟计划”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返家乡”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来到山东
  • 08-01
  • 吴侬软语传乡韵 亲子巧语筑心桥
  • 七月,流火的季节点燃青春的热情。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张家港市杨舍镇云盘社区,开启了
  • 08-01
  • 笔墨蓝靛绘童真,非遗传承绽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园里,一场非遗与童真的邂逅正温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者们带着书法、蓝印花布
  • 08-01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