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文明旅游,守护历史记忆——探寻民族文化博物馆之旅 为了了解马边彝族自治县的历史建筑,增强对当地文化的认知和保护意识。2024年7月15日,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护理学院“花季卫士”志愿服务队的十名成员和指导老师吴晓博、邓燕前往了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开展文明旅游暑期实践,深入探访了当地的历史建筑以及烟峰镇民族文化博物馆。此次实践旨在挖掘和传承马边彝族自治县的独特文化,促进文明旅游的发展。
马边彝族自治县,这片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神秘土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实践团队怀着对未知的期待和对文化传承的责任,踏上了这段意义非凡的旅程。初入马边便被其壮丽的自然风光所吸引。层峦叠嶂的山脉、清澈见底的溪流,仿佛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首先来到了一座古老的彝族碉楼。这座碉楼屹立在山巅,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展现出其雄伟的姿态。“这座碉楼见证了彝族人民的历史变迁,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向导深情地介绍道。队员们纷纷拿起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珍贵的一刻。

(古老的彝族碉楼,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花季卫士志愿服务队供图)
离开碉楼,实践团队来到了烟峰镇民族文化博物馆。这是一座古老的庙宇,庙宇的建筑风格独特,大多采用传统的土木结构,屋顶覆盖着青瓦,墙壁上绘有精美的彝族图案。飞檐斗拱,雕梁画栋,能在庙宇中感受到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这座博物馆展示了马边彝族自治县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服饰、手工艺品、宗教用品等。队员们在博物馆中流连忘返,认真聆听着讲解员的介绍。“这些民族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瑰宝,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和传承下去。”队员李睿秋感慨地说道。志愿者们在馆内组织进行文明劝导,提醒游客遵守秩序、爱护环境、尊重文化等,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及时制止和纠正,引导游客自觉养成文明旅游的习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旅游观念。

(志愿队队员与传统服饰合影留念,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花季卫士志愿服务队供图)
实践团队在活动过程中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同胞进行了交流。博物馆馆长详细介绍了马边彝族自治县历史建筑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保护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队员们认真倾听并积极提问,与专家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深知此行的重点是探寻这里的历史建筑和民族文化。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地居民对历史建筑和民族文化的认知和态度,实践团队开展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活动。通过与居民的交流发现大部分居民对本地的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但由于缺乏保护意识和相关知识,一些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面临着损坏和失传的危险。针对这一问题,实践团队决定开展一系列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在当地的学校和社区举办了讲座,向居民普及历史建筑和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宣讲后志愿者与学生合影,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花季卫士志愿服务队供图)
最后组织团队成员对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回顾实践过程总结经验教训,纷纷分享了自己在这次实践中的收获和体会。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了保护历史建筑和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责任和义务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整理实践资料,包括调查问卷、宣传资料、影像记录等,撰写实践报告。将实践成果向马边彝族自治县相关部门反馈,为当地的文明旅游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通过社交媒体、校园网站等渠道,宣传实践成果,扩大活动影响力。此次文明旅游暑期实践活动,不仅让实践团队深入了解了马边彝族自治县的历史建筑和民族文化,更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相信在未来,他们会将这份责任和热情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关注和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团队集体合影,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花季卫士志愿服务队供图)
作者署名: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
李睿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