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践行垃圾分类,享绿色生活

    2024-08-09    阅读:
    来源: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
  近日,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组织了“分投行动”垃圾分类实践活动。此次实践活动,对同学们来说是一次宝贵的锻炼和经历,同时这次垃圾分类活动也让更多人学到了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
  伴随着暑假的到来,省内多所高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拉开序幕。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同学们纷纷参与到暑假垃圾分类实践中来,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发放问卷、开展实地调查,深刻感受到了环保行动的广泛影响和个人行为的重要性。
  最初,调研团成员走访社区和企业,详细了解当地的垃圾处理现状和挑战。这些实地考察让队员们意识到,垃圾分类不仅是简单的行为,更是一种能够直接改善社区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的实际举措。
图为 调研团发放关于垃圾分类的调查问卷
  在教育和宣传环节中,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小课堂和社区活动。调研团不仅简单地传达垃圾分类的基本概念,还深入分析了各类垃圾对环境和健康的潜在影响。通过这些信息的分享和互动讨论,团队看到了参与者们对环保行动日益增强的兴趣和投入。
  在小课堂上,团队成员们一起探讨了如何通过简单的行动,如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来减少废物的产生并最大程度地利用资源。这些交流不仅增强了大家的环保意识,也激发了每个人在自己生活中实施环保举措的决心和行动力。通过彼此间的互动,看到了环保意识在个体中的潜力和传播力,只要有正确的指导和鼓励,大多数人都愿意改变自己的垃圾处理习惯,从而为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图为 调研团成员聆听儿童关于垃圾分类的了解   
  在社区活动中,人们对于改善生活环境的共同愿望和实际行动。居民们不仅积极参与了垃圾分类示范和实地操作,还分享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实施环保措施的经验和想法。这种互动让队员们深信,通过社区的力量和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定能够共同推动环保理念的传播和实施,为可持续发展作出实质性贡献。
  团队也深入地参与当地的智能垃圾分类制造企业,不仅仅是目睹了技术的运作,更是感受到了责任与意识的触动。调研团站在设施旁,看到了一台台精密而高效的机器,无声地将垃圾分类、处理,甚至资源化,这一切,不仅是环保的实际行动,更是技术与人类社会责任的交融。这些经历唤醒了人们心中的责任感,让人们意识到每一个环保举措的重要性。从简单的观察到深入的思考,也开始明白,环境问题的解决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更是社会文化和道德责任的体现。在团队成员之间,通过对话与分享,想法得以碰撞和融合,共同探讨如何将这些先进技术应用于更广泛的社区服务中。
图为   调研团成员了解社区智能垃圾桶情况    
  经历这些,队员们进一步认识到环保行动的广泛影响和个人行为的关键性。每一个参与者在垃圾分类实践中的投入和改变,都在无形中促成了社会环保意识的逐步提升和社区环境的持续改善。只要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的选择和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就能共同为创造一个更加清洁、健康和可持续的社区而努力。
这次“分投行动”实践活动让调研团见识到了广大社区成员的无私奉献和热情参与。团队成员一起亲身参与了清理公共空间和宣传环保意识的活动,设置展板、制作宣传横幅等。这些活动不仅让    社区更加整洁和美观,也进一步强化了人们对集体行动和合作的信心。在这些过程中,队伍意识到每个人的个体努力都是环保进步的一部分,而集体的力量则是实现更大影响的关键。参与实践的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每一个垃圾分类的决定,每一次环保意识的唤醒,都在无形中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尽可能减少对地球的负面影响,去建设一个更加清洁和可持续的未来。这次垃圾分类实践不仅仅是一次活动,更是个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的成长之旅。希望通过这些经历,不仅在个人生活中实践环保理念,还能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一全球性的环保行动中来,共同为地球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通讯员 马彧)
图为  调研团成员与老师合影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助力金融 实践绽放成长
  • 为响应“青鸟计划”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返家乡”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来到山东
  • 08-01
  • 吴侬软语传乡韵 亲子巧语筑心桥
  • 七月,流火的季节点燃青春的热情。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张家港市杨舍镇云盘社区,开启了
  • 08-01
  • 笔墨蓝靛绘童真,非遗传承绽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园里,一场非遗与童真的邂逅正温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者们带着书法、蓝印花布
  • 08-01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