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青春印记,绿动引航”——垃圾分类与非遗传承主题活动通讯稿

    2024-08-09    阅读:
    来源:“青春印记,绿动引航”实践小队
  在国家关于垃圾分类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号召下,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青春印记,绿动引航”实践小队于2024年7月15日,走进张家港杨舍镇仓基社区,开展了一场主题为“垃圾细分类,文明新风尚”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强化社区居民的环保理念,推动垃圾分类知识的广泛传播,同时传承和发扬非遗文化,让绿色生活与传统文化在社区中生根发芽。
  活动当日,实践小队成员提前来到仓基社区,精心准备了垃圾分类宣讲所需的各类材料和道具,包括图文并茂的宣传册、分类垃圾桶模型、以及互动问答的小礼物。下午两点,垃圾分类宣传课程正式开启。成员们围绕“垃圾分类的界定”,“垃圾分类的重大意义”,以及“垃圾分类的方式与技巧”等核心内容,通过生动的案例、直观的演示和互动问答,让小朋友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垃圾分类的要领,清晰地认识到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类别的区分。在提问互动环节,小朋友们积极参与,现场气氛热烈。回答正确的小朋友不仅收获了知识的喜悦,还得到了团队精心准备的精美奖品。更重要的是,团队成员宣读了全民垃圾分类倡议书,让小朋友们深刻认识到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重要性,鼓励他们成为环保小卫士,用实际行动在社区乃至更广泛的社会范围内,树立起垃圾分类的典范。
  垃圾分类宣讲活动结束后,小队成员紧接着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漆扇制作宣讲教育课程。他们从“漆扇的传承价值与影响力”,“漆扇的介绍及其发展历程”,“漆扇的制作工艺流程”,以及“守护非遗珍宝”等四个方面,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演示和互动体验,让小朋友们全方位地了解漆扇文化。在动手实践环节,小朋友们在团队成员的细心指导下,亲身体验了漆扇的制作过程,从调色、绘画到上漆,每一步都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了一件件独一无二的漆扇作品,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小朋友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美的追求,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还加深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图为实践成员帮助小朋友漆扇染色  王欣 供图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提升了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培养了他们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推动了社区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还让小朋友们在亲身体验中,深刻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责任感。实践小队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关于垃圾分类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为优化生活环境、推动绿色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了力量。
  随着垃圾分类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深入人心,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场绿色革命和文化传承的行动中,共同为建设美丽家园、传承中华文明而努力,让绿色生活与传统文化在每一个社区、每一个家庭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彩。通过每个人的努力,我们定能共创一个更加绿色、和谐、文明的美好未来。
  图为实践成员与小朋友宣传垃圾手册合影  王欣 供图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助力金融 实践绽放成长
  • 为响应“青鸟计划”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返家乡”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来到山东
  • 08-01
  • 吴侬软语传乡韵 亲子巧语筑心桥
  • 七月,流火的季节点燃青春的热情。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张家港市杨舍镇云盘社区,开启了
  • 08-01
  • 笔墨蓝靛绘童真,非遗传承绽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园里,一场非遗与童真的邂逅正温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者们带着书法、蓝印花布
  • 08-01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