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名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垃圾分类始于新,持之以恒始于行“团队
实践时间:2024年7月
实践地点:湖南省衡阳市园林社区、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等
实践内容 1深入各地基层,了解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正值炎炎夏日,团队成员们怀抱着一腔热血深入各地基层,力求全面、客观地了解当地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团队采用
“调查——咨询”相结合的方式,针对
“公共垃圾桶的有无”“居民垃圾分类知识的知否”两项问题进行调查。收集各地数据并绘制表格,更直观地了解抽样地区居民的垃圾分类知识掌握程度与基层单位垃圾分类工作落实情况。
2
采访当地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团队与许多当地居民就垃圾分类问题进行了交流采访。在交流过程中,团队成员记录了不同年龄段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情况,并对当地居民进行了
实践理论相结合的垃圾分类知识宣传。用
寓教于乐的方法,向居民宣传
环保责任意识,
在一言一行中为祖国环保事业添砖加瓦。
3深入农村基层,了解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地区的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垃圾分类成为
环保工作的重点。然而,偏远农村地区由于地理、人口、基础设施等因素,垃圾分类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如这次调研的艾家村地区就缺乏垃圾分类设施与基层单位的环保教育。
在采访的270名居民中,只有5%的居民非常了解垃圾分类,却又65%的居民对垃圾分类完全不了解。
4采访当地居民,分析其垃圾分类环保意识居民认知情况:偏远农村地区居民对垃圾分类认知程度普遍较低,大部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不熟悉。
垃圾分类设施情况:偏远农村地区垃圾分类设施严重不足,许多村庄没有专门的垃圾分类桶或收集点,居民只能随意丢弃垃圾。
垃圾处理情况:由于缺乏有效处理设施和技术,大部分垃圾采用简单填埋或焚烧方式处理,对环境造成污染。
居民参与情况:居民对垃圾分类参与度较低,认为垃圾分类是政府和环卫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无关。
5讨论调研结果,提出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从上述调查可知,我国在偏远农村地区的垃圾分类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为了城乡环保事业协调发展,团队成员讨论出垃圾分类的实际落实,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是
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垃圾分类收集点,确保有足够的容器和标识来分别收集可回收物、有害废物和其他垃圾。通过配备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确保不同类型的垃圾可以得到正确处理和处置。
其次通过
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制定和执行垃圾分类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罚款制度以惩罚违规行为。甚至可以提供奖励措施,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垃圾分类和回收。再者社区合作,建立垃圾分类社区组织,组织志愿者参与垃圾分类和清理活动。鼓励社区居民一起参与垃圾分类项目,促进合作和互助。未来也许还可以有技术支持,利用科技手段,如手机应用程序和在线平台,提供垃圾分类指南和信息。探索智能垃圾箱等技术解决方案,以简化垃圾分类过程。当然更重要的是监测和评估,建立垃圾分类的监测和评估机制,以确保垃圾分类计划的有效性。定期评估和更新垃圾分类政策和计划,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情况。
实践感悟 我们详细了解了该偏远农村地区的垃圾分类现状,包括存在的困难和局限性,以及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和实际操作情况。这次调研让我深刻体会到垃圾分类在偏远地区的挑战和重要性。与居民的交流中,我了解到教育和设施的不足是实施垃圾分类的主要障碍之一。同时,看到了一些积极的迹象,例如一些家庭已经开始尝试垃圾分类,这给了我希望和动力去推动更多的改变。
——2022级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艾立博
垃圾分类是一个长期的社会实践,需要政府、社区和个人共同合作,培养垃圾分类的习惯,减少垃圾的浪费,保护环境和资源。每个人都可以为垃圾分类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从小事做起,逐渐形成可持续的习惯。
——2021级应用物理学专业陈家栋
通过深入基层的垃圾分类调研活动,我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公开课。经过与汇总调研各地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与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我更了解到我国垃圾分类工作仍任重而道远——基层垃圾分类工作仍然处于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从地理上来看,垃圾分类工作的落实力度由西北内陆到东南沿海地区逐渐倾斜;从年龄段来看,青少年群体相对于中老年群体对垃圾分类有更深的认识。因此我们当代青年更应接过环保建设的接力棒,为祖国的环保事业添砖加瓦。
——2022级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欧冬骏
通过宣传垃圾分类活动,我了解到垃圾对自然环境、生活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不正确的垃圾处理方式会导致资源浪费、土地污染以及生态平衡的破坏。通过将垃圾分类,我们能够最大程度地回收再利用可回收物,减少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损害,降低能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022级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温嵩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