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中国计量大学实践队伍探访东阳木雕:传承与创新并进的新篇章

    2024-08-31    阅读:
    来源:中国计量大学
导语:在时代的长河中,传承与发展如同双生子,携手并进,共同书写着历史的华章。今日,我们见证了一场关于文化精髓的接力赛,古老技艺与现代智慧在这里碰撞交融,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光芒。这不仅仅是一次技艺的展现,更是对传统文化深刻理解与尊重的体现。在继承中创新,在发展中坚守,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初识木雕小镇:文化的温床
实践活动的第一站,队员们来到了充满浓郁艺术氛围的东阳木雕小镇。在这里,他们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木雕艺术辉煌的时代。四天的深度体验,不仅让队员们领略了木雕技艺的精湛,更深刻感受到了每一位手工艺人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
在竹编大师蔡红光的访谈中,我们看到了非遗传承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蔡大师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宣传传播”为己任,即使面对自媒体的挑战,也未曾放弃。她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年轻一代的期待,希望更多人能通过自媒体平台了解并爱上这门古老的艺术。而她自己,则通过直播带货等新型方式,努力拓宽竹编艺术的传播渠道。
对话木雕大师:传承的智慧
随后,队员们有幸与木雕大师胡先民、陆挺丰进行了深入交流。胡大师强调了吃苦耐劳精神和渊博知识对于传承木雕文化的重要性,他认为这是年轻人必须具备的素质。而陆大师则指出了当前木雕艺术面临的最大挑战——如何培养真正热爱并愿意为之付出的专业人才。他呼吁社会各界给予木雕艺术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让这门技艺得以薪火相传。

(图为采访胡先民大师)
(图为采访陆挺丰大师)


亲身体验:木雕艺术的魅力
在胡先民工作室,队员们亲手体验了木雕制作的乐趣。在手工艺人的指导下,他们小心翼翼地雕刻着属于自己的作品,虽然技艺尚显稚嫩,但那份对木雕艺术的热爱与敬畏之情却油然而生。这次亲身体验,让队员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木雕艺术的魅力所在。

(图为亲手制作木雕作品)

科技赋能: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离开小镇后,队员们前往广厦大学采访了陈丹老师。陈老师对于数字技术如何助力东阳木雕文化传承与发展提出了独到见解。她认为,AR等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升木雕艺术的传播效率和创作自由度。通过数字技术,设计师可以将自己的创意直接转化为木雕作品,这不仅提高了制作效率,也为木雕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为采访陈丹老师)

把握机遇:传统手艺人的坚守与创新
在木雕大师虞天金的工作室,队员们感受到了传统手艺人对挑战的坦然面对和对机遇的敏锐把握。虞老师以“不忘初心,不负匠心”为座右铭,坚持用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创作出能够传承的作品。他相信,只要保持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东阳木雕一定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图为与虞天金大师合影)

此次东阳木雕文化之旅,不仅让队员们见证了木雕艺术的独特魅力,更深刻体会到了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东阳木雕正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东阳木雕文化将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前行,书写出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通讯员:秦余萱)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助力金融 实践绽放成长
  • 为响应“青鸟计划”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返家乡”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来到山东
  • 08-01
  • 吴侬软语传乡韵 亲子巧语筑心桥
  • 七月,流火的季节点燃青春的热情。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张家港市杨舍镇云盘社区,开启了
  • 08-01
  • 笔墨蓝靛绘童真,非遗传承绽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园里,一场非遗与童真的邂逅正温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者们带着书法、蓝印花布
  • 08-01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