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重外院学子:夏日“乡”约探丰盛,阴米制酥“活”非遗

    2024-09-08    阅读:
    来源:共谱“农”韵,青春助“巴”乡村振兴促进团
(通讯员  郑冉)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非遗传承的重要论述,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找到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近日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共谱‘农’韵,青春助‘巴’”乡村振兴促进团前往丰盛古镇福寿街95号——探寻赵氏荫米酥传统制作技艺,传承非遗价值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荫米酥主要原料 通讯员 郑冉 供图)
赵氏荫米酥是使用传统技艺手工制作而来,经改良创新将原材料糯米进行蒸熟阴干形成阴米。阴米不仅具有滋阴养胃的功效,口感上也更加香甜软糯,入口即化。2022年底“赵氏荫米酥制作技艺”成功申请为巴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重庆非遗展销市场上崭露头角。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传承人赵常安 通讯员 郑冉 供图)
采访中赵常安谈到,荫米酥自他接手后口味、储存方式也在不断的进行创新,相比祖辈传承下的配方。口味上,他将糖的比例下调,改糯米为阴米;储存方式上,为保持更佳的口感,由袋装变为真空包装。
 
(图为团队成员切荫米酥 通讯员 郑冉 供图)
在此次非遗文化的探索之旅中,乡村促进团成员们以眼观非遗,以行动践传承,深入探索赵氏荫米酥制作技艺和创新发展,深刻体会着传统技艺背后一丝不苟、执着专注的精神,传承人赵常安表示:“原材料我们都采用最好的品质,红糖比例需要严格把控,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人品尝到我们家的荫米酥。”
 
(图为团队成员与传承人合影 通讯员 张睿 供图)
非遗承千载,文化传万代。“共谱‘农’韵,青春助‘巴’”乡村振兴促进团的成员们在此次探寻中全面领悟赵氏荫米酥制作技艺的传承意义,充分展现出树立文化自信的坚定决心,并表示“守正才能创新,我们要守住的是赵氏荫米酥传统制作技艺的魂。”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助力金融 实践绽放成长
  • 为响应“青鸟计划”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返家乡”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来到山东
  • 08-01
  • 吴侬软语传乡韵 亲子巧语筑心桥
  • 七月,流火的季节点燃青春的热情。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张家港市杨舍镇云盘社区,开启了
  • 08-01
  • 笔墨蓝靛绘童真,非遗传承绽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园里,一场非遗与童真的邂逅正温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者们带着书法、蓝印花布
  • 08-01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