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寒假社会实践② | 计算机学院“e”路童行志愿服务实践团走进尧化街道尧胜社区

    2025-02-06    阅读:
    来源:计算机学院“e”路童行志愿服务实践团
文化润童心,筑梦向未来。为了让社区儿童多角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1月20日至22日,“e”路童行志愿服务实践团走进尧化街道尧胜社区,为社区儿童开设“传统文化+编程”公益课程,以传统文化技艺数字化探索童心筑梦与文化传承实践之旅。
 
童趣点灯彩,巧手绘灯笼
志愿者们首先向孩子们介绍了传统灯笼的文化背景和节日意义,让孩子们了解灯笼在各大节日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实践团志愿者们教导领孩子如何使用编程语言设计和制作虚拟灯笼。孩子们通过编程控制灯笼的外观、颜色、形态变化和发光效果,逐步完成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灯笼作品。

期间,实践团志愿者们还与孩子们一起动手制作实体灯笼,将编程中的创意与色彩变为现实。通过亲手搭建和装饰,每个灯笼都成为了孩子们心中独特的艺术品。


 

童智筑星河,手工触星辰

为了激发社区儿童探索自然世界的兴趣,拓展社区儿童的科技视野,充实社区儿童的科技文化积淀,志愿者们精心准备了一场关于太阳系的科普讲座。让孩子们从了解自然,模拟自然,学会走向探究自然、改造自然。实践团志愿者们精心设计了星辰编程课,手把手辅导孩子们利用Scratch平台模拟了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轨迹,以“学一赠一”的诙谐,向孩子们科普了太阳系中各行星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志愿者们还指导孩子们还利用木制工具,搭建起立体而精致的太阳系模型,在实践中激发孩子们对天文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

 





童心绘脸谱,妙笔传国粹

实践团志愿者们首先普及了京剧脸谱的文化渊源和艺术风格,旨在为Scratch编程量身定制一套有文化背景的编程素材和逻辑设计。为了孩子们能学好编程,始终保持学习的新鲜感,志愿者们可谓煞费苦心。通过任务驱动,让孩子们打造属于自己的脸谱角色。孩子们学习运用编程技巧,为角色注入生命力,实现了旋转、跳跃和变色的动态效果,使传统脸谱焕发新生。

手脑并用,把南工的职教理想发扬和传承,编程环节结束后,志愿者们辅导孩子们手握画笔,精心勾勒,将空白面具转化为色彩斑斓的脸谱艺术品。孩子们细致入微地描绘每一笔每一划,沉浸在色彩的海洋里,在动手的过程中加深对京剧脸谱的理解和感悟。




计算机学院“e”路童行志愿服务实践团将继续肩负使命,开展更多的公益活动,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深度融合,为社区孩子们带来更多寓教于乐、启迪智慧的精彩课程,助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助力金融 实践绽放成长
  • 为响应“青鸟计划”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返家乡”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来到山东
  • 08-01
  • 吴侬软语传乡韵 亲子巧语筑心桥
  • 七月,流火的季节点燃青春的热情。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张家港市杨舍镇云盘社区,开启了
  • 08-01
  • 笔墨蓝靛绘童真,非遗传承绽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园里,一场非遗与童真的邂逅正温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者们带着书法、蓝印花布
  • 08-01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