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探秘南博少数民族织物 江苏海大以数字赋能传承

    2025-02-23    阅读:
    来源:江苏海洋大学

  近日,江苏海洋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调研团队赶赴南京博物院,就少数民族织物相关课题展开深度调研,积极推进少数民族织物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工作。

  抵达南京博物院后,团队迅速投身到少数民族织物纹样素材的搜集工作中。博物院丰富的馆藏资源,涵盖了苗族、土家族、壮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织物,这些织物纹样风格各异,有的色彩斑斓、有的古朴典雅,从图腾崇拜到生活场景,都以独特的纹样形式展现出来,为后续研究与数字化保护提供了大量一手素材。

  为了获取大众对于珍贵少数民族布料保存及数字化保护的看法,团队在博物院的展厅中随机采访游客。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受访者纷纷各抒己见,有的强调传统手工保存技艺传承的重要性,有的则对利用 3D 扫描、高清图像采集等数字技术实现永久保存的方式充满期待,这些观点为调研团队提供了丰富多元的视角与创新思路。

  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团队深入了解了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与民族服饰特征。苗族服饰的精美银饰搭配绚丽绣工,展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情;土家族的西兰卡普织锦,图案丰富,寓意深刻,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壮族服饰则以其简洁大方的款式和独特的印染工艺,体现了壮乡人民的质朴与智慧。团队成员全神贯注聆听讲解,认真记录服饰的材质、工艺、图案寓意等关键信息,力求全面掌握少数民族织物文化精髓。

  此次调研成果显著,团队成员不仅拓宽了对少数民族织物文化的认知边界,还为数字化保护工作积累了丰富素材与宝贵经验。未来,调研团队将凭借现代科技手段,将这些珍贵的少数民族织物文化遗产以数字化形式长久留存,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贡献力量。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助力金融 实践绽放成长
  • 为响应“青鸟计划”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返家乡”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来到山东
  • 08-01
  • 吴侬软语传乡韵 亲子巧语筑心桥
  • 七月,流火的季节点燃青春的热情。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张家港市杨舍镇云盘社区,开启了
  • 08-01
  • 笔墨蓝靛绘童真,非遗传承绽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园里,一场非遗与童真的邂逅正温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者们带着书法、蓝印花布
  • 08-01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