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青春在应急一线闪光——大学生“返家乡”基层实践见证安全守护者的30天

    2025-02-23    阅读:
    来源:李明

【数字里的安全防线】
翻开吴思涵的实践记录本,一组组鲜活的数字跃然纸上:参与建立覆盖全县78家重点企业的"四色风险分布图",核查382人次特种作业持证情况,整理1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数据。这些数字背后,是应急管理系统"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以前总觉得应急管理就是救火救灾,现在才知道,80%的工作都在事前预防。"李明在参与编制《春节值班手册》时深有感触。

1、24小时在线的守护者
除夕夜的值班经历让吴思涵终身难忘。应急指挥中心大屏上,46个危化品企业监控画面实时跳动,值班电话每隔20分钟就要接听一次乡镇报告。"我们的带班领导连续三年春节在岗,他说'群众过节,应急人过关'"。这种坚守在复工复产阶段同样延续,吴思涵参与的18家企业"开工第一课"督查中,发现并整改3起培训记录代签问题,确保节后安全生产"不断档"。

2、科技赋能的智慧实践
在参与"智慧应急"系统调试时,这个年轻人展现了独特优势。协助7家试点企业安装的"智慧用电"监测系统,能通过AI算法提前48小时预警电气火灾风险。"就像给城市装上了'安全体检仪'"李明比喻道。他参与制作的CO中毒防范"五个严禁"电子警示贴,通过手机端推送覆盖2.3万户居民,让传统安全宣传插上数字化翅膀。

3、青春与使命的双向奔赴
从最初分不清"通知"与"通报"的文种区别,到独立完成7份公文拟稿;从面对专业术语一头雾水,到能熟练操作应急管理综合平台,吴思涵的成长轨迹印证着实践育人的力量。"最触动我的是那些泛黄的应急预案手写稿,上面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迹,记录着几代应急人的经验传承。"他在实践感悟中写道。


带着整理成册的12项重点工作清单和3份代表性成果,吴思涵即将结束实践旅程。但属于这座城市的守护永不落幕——应急仓库里300顶帐篷时刻待命,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仪持续运转,24小时值班电话始终畅通。这些青年眼中"既平凡又伟大"的坚守,正汇聚成"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时代答卷。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助力金融 实践绽放成长
  • 为响应“青鸟计划”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返家乡”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来到山东
  • 08-01
  • 吴侬软语传乡韵 亲子巧语筑心桥
  • 七月,流火的季节点燃青春的热情。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张家港市杨舍镇云盘社区,开启了
  • 08-01
  • 笔墨蓝靛绘童真,非遗传承绽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园里,一场非遗与童真的邂逅正温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者们带着书法、蓝印花布
  • 08-01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