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渔业发展路,生态共治绘新篇
宁海渔业发展路,生态共治绘新篇
“走进宁海生态共治中心,探究渔业生态保护措施”的背后,是一场关乎海洋生态与渔业未来的变革。为贯彻落实《“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推进乡村振兴战略,2025年6月29日,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溯洄生生”实践团队在张泽明副教授带领下,前往宁海县蛇蟠涂海洋开发有限公司,开启探寻渔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平衡的揭秘之旅。
实践团队怀着对蓝色国土的敬畏,以“生态渔村:沿海渔村的生态修复与可持续渔业发展之路”为主题,通过实地考察等探究现代渔业养殖与生态保护关系,此行既是调研,也是传播生态修复理念、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一、【政策领航・企校协同】共绘生态渔业新蓝图
宁海县蛇蟠涂海洋开发有限公司位于宁海县一市镇蛇蟠涂,是一家综合性海洋开发公司。公司占地18000亩,招商引资14家企业,业务涵盖种业、苗种、养殖等领域,成就显著:
(1) 种质板块:中国水科院东海所宁海基地开展青蟹、贝类等种质研究;
(2) 苗种板块:华大海昌其拟穴青蟹育苗量在全国最大,青蟹育苗量占全国85%市场份额,推动经济与行业发展;
(3) 人才方面:技术人员多为水产领域高校教师与研究生。
二、【科技赋能・模式创新】解锁蓝色粮仓增长密码
在现代化及“一带一路”国际贸易合作深化背景下,本土水产养殖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近年来,厄瓜多尔等海外养殖产业凭成本与资源优势进入中国市场,给本土企业带来竞争压力。徐军超总经理谈到:“公司采用高位池养殖、数字化养殖、工厂化养殖及渔光互补等多种模式,生产中注重生态保护。针对高位池养殖面临的市场价格波动、病害及环保压力等挑战,公司积极应对,尝试改变养殖模式、增加光伏板等。还计划投资建设2个示范区,统一处理养殖尾水确保达标排放。”这一举措彰显了企业在生态保护上的责任担当。
实践团队深入养殖基地了解尾水处理系统。养殖尾水先入排水沟初步沉淀,滤掉大颗粒杂质;接着流入沉淀池进一步沉降;然后在处理池,通过悬挂生物膜、种植植物、加入吸附材料,用生物和物理方法净化水质;最后添加细菌和藻类进行深度生物处理,确保达标排放。
团队成员不仅学习到在国家的大力治理下,各企业进行的生态化治理的新方式,还学习到了未来应如何开展对渔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宁大海洋学子能够把自己在学校中、课本中所学知识,与实践相联系,对专业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对其的理解。
三、【绿能共生・经略海洋】开辟渔光互补新赛道
公司在渔业养殖模式上持续创新,积极探索绿色能源与渔业结合。东方日升公司的渔光互补模式成行业典范,实现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结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团队成员感受颇深,原来渔业也可以和光伏板大面积结合,进而做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渔光互补养殖模式
四、【产教融合・智惠渔村】擘画共同富裕新图景
宁海县蛇蟠涂海洋开发有限公司在发展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助力周边渔村共富。公司为渔民提供技术支持、组织专业培训,提升其养殖与管理水平;协助销售产品,解决销售难题;还与银行合作协调低息贷款,缓解资金压力。此外,徐总着眼渔业文化发展,希望与宁波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文化讲堂,提升渔民文化素养,为渔村长远发展注入活力。
五、【薪火相传・向海图强】水产学子的时代使命
徐总寄予水产学子厚望,称水产行业是朝阳产业、前景好。他鼓励同学们诚实踏实、吃苦耐劳、耐住寂寞,无论深造科研还是积累经验,都要有明确目标与规划。其寄语体现对后辈期待,鼓励学子以实干精神逐梦。
此次实践之旅队员收获颇丰,学到前沿养殖知识,体验“渔光互补”等绿色养殖新模式,感受渔业工作者辛勤付出。这些经历将激励水产学子在现代化渔业建设新征程中砥砺前行,为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贡献青春力量,续写海洋经济华章。
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助力金融 实践绽放成长
- 为响应“青鸟计划”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返家乡”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来到山东
- 08-01
- 吴侬软语传乡韵 亲子巧语筑心桥
- 七月,流火的季节点燃青春的热情。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张家港市杨舍镇云盘社区,开启了
- 08-01
- 笔墨蓝靛绘童真,非遗传承绽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园里,一场非遗与童真的邂逅正温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者们带着书法、蓝印花布
- 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