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观史知兴替,文脉共绵延

    2025-07-11    阅读: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兵译风华实践队
   兵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银雀山汉墓竹简则是其珍贵载体。它与儒家文化等思想流派共同构筑了中华文明的多元根基。为深度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动讲述中国古代兵家的智慧故事,挖掘其中蕴含的战略思维、辩证哲学与人文精神并深入探究兵家文化在当代的传承现状,2025年7月2日,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兵译风华”社会实践队踏入了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探索了兵家文化的独特魅力。
    队员们来到银雀山汉墓展厅,先通过展柜中泛着沉静光泽的简牍,了解到这里承载着两千年前的兵学文化——《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的朱墨字迹虽历经岁月,却仍透着穿透时空的力量,汉代书手抄写的沙沙声、沙场将领研读兵策的沉吟仿佛都凝缩在这方寸竹片里。基于此,他们决定围绕这些简牍展开深入探寻,在驻足凝视、细细品读的过程中,队员们感受到兵学智慧并非遥远的传说,而是与历史细节紧密交织的文明印记,课本里的典故也因此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在史书中品读完兵家文化的谋略与智慧后,队员们来到了兵书专题区,他们走进兵书专题区这一互动性的讨论空间,开展了围绕兵学智慧的交流与沉思。当“知己知彼”“不战而屈人之兵”等字句从简牍上浮现,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探讨这些智慧在当下的意义,过程中深刻感受到,这些古老思想从未褪色,早已化作当代人面对挑战时的思辨底色,融入决策与行动的逻辑里。在深刻体会到兵家思想蕴含着的深厚内涵后,队员们继续深入展区,在复原的墓葬场景区域进一步延伸探索,观察陶俑的姿态、漆器的纹路、农具的磨损等细节。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感受到历史并非割裂的片段,这些器物里跳动的烟火气恰是文明延续的脉搏,与今天的生活隐隐相扣,也更清晰地体会到一馆简牍与一所学府共同守护文明火种的意义。
   离开展厅时,暮色初临,队员们望着馆外的车水马龙,心中涌动着别样的感触:原来,文明的传承从来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接续。这些简牍不仅让他们了解了古老的文化背景,更成为指引未来的路标,激励着他们日后在各自领域用新时代的语言诠释这些智慧,让银雀山的光芒照进更远的征程。
 这场观展像一场跨越两千年的相遇,那些静静陈列的简牍,不仅是《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的载体,更像是无数先民智慧的凝结——从落笔书简的文人,到墓葬中留存日常器物的平民,他们的生命痕迹都刻在了这些文物里。队员们深深体会到,历史从不是遥远的符号,而是能触摸、能感知的血脉,那些简牍上的谋略、陶器里的烟火,早已融入民族的精神基因。此刻,大家心中涌动着一种自觉: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不仅要做历史的观者,更要做文明的传者。未来,无论是深耕学术解开更多简牍密码,还是用创新方式让古老智慧走进生活,都是对这场相遇最好的回应。银雀山的光芒,终将在接力传承中,照亮更远的前路。(通讯员 李玲)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助力金融 实践绽放成长
  • 为响应“青鸟计划”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返家乡”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来到山东
  • 08-01
  • 吴侬软语传乡韵 亲子巧语筑心桥
  • 七月,流火的季节点燃青春的热情。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张家港市杨舍镇云盘社区,开启了
  • 08-01
  • 笔墨蓝靛绘童真,非遗传承绽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园里,一场非遗与童真的邂逅正温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者们带着书法、蓝印花布
  • 08-01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