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镜头中的三下乡,观震纪念馆忆往昔 承救灾精神启新程

    2025-07-11    阅读:
    来源:大学生网报

  7月10日下午,临床医学“尔玛传薪火,羌风筑梦行”民族文化队来到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参观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

微信图片_20250711114049.jpg

  走进馆内,“山川永纪”四个大字格外醒目,背后的青铜浮雕记录着从地震发生到重建的全过程。对面展区呈现四川受灾地区的地震断裂带,红色标注重灾区,黄色标示波及区,罗马数字标注地震密度。指针指向2点28分,仿佛带回2008年5月12日那个瞬间,展区内受损车辆残骸诉说着灾难的残酷。

微信图片_20250711114053(1).jpg

  2008年5月18日,胡锦涛同志来到现场,温家宝同志赶赴灾区指挥,党中央迅速部署抗震救灾。基层群众自救互救,人民军队跳伞了解情况,武警、公安消防用声波探测仪等设备救援,医务人员在帐篷中手术,防疫人员开展防疫,工程人员抢通道路,震后第8天仍有生命被救出。

  地震形成唐家山堰塞湖,专家乘直升机协助疏通;各地及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华侨捐款捐物,幸存群众获得板房,得以安置。

  党中央发布重建条例,规划新北川,实行对口援建,要求重建中注重保护绵竹年画等传统文化,纪念馆中心的“希望之树”与重建油画展现着重生力量。

  参观结束后,队员们举行献花活动,缅怀遇难同胞。通过直面地震遗址、残骸及遇难者相关陈列,队员们直观感受到灾难的残酷与生命的脆弱,更深切体会到每个逝去生命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破碎,从而在心中刻下对历史的敬畏与对生命的珍视。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助力金融 实践绽放成长
  • 为响应“青鸟计划”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返家乡”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来到山东
  • 08-01
  • 吴侬软语传乡韵 亲子巧语筑心桥
  • 七月,流火的季节点燃青春的热情。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张家港市杨舍镇云盘社区,开启了
  • 08-01
  • 笔墨蓝靛绘童真,非遗传承绽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园里,一场非遗与童真的邂逅正温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者们带着书法、蓝印花布
  • 08-01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