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艺珐淬心,柳韵织情 — 非遗珐琅体验开启实践新篇章

    2025-07-13    阅读:
    来源:江苏海洋大学
为传承非遗文化,探索非遗艺术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路径,为后续开展非遗艺术疗愈活动筑牢根基,6 月 19 日上午, “艺珐淬心,柳韵织情” 暑假社会实践团队来到非遗文化体验基地樸素手作,正式踏上珐琅非遗文化的沉浸式体验与学习之旅。​
 
 
 
 
活动伊始,老师以生动详实的讲解搭配精彩绝伦的实物展示,为同学们揭开珐琅制作的神秘面纱。从珐琅工艺跨越千年的起源,到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发展的历程,再到其繁复精细、极具匠心的制作流程,老师娓娓道来,同学们全神贯注、听得津津有味,对这门古老而独特的传统技艺的敬意在心中悄然生根发芽。此次非遗知识的深度讲解,不仅让同学们领略珐琅之美,更在文化熏陶中沉淀心境,为后续艺术疗愈实践埋下伏笔。
 
实践环节中,同学们热情高涨,迫不及待地投入创作。镊子、铜丝、手工胶和彩砂等工具材料在眼前铺展,大家化身 “非遗传承人”,小心翼翼地操作。先用手工胶勾勒图案轮廓,再用镊子将铜丝精准掐成各种造型,每一个弯折、每一次固定,都倾注着对美的独特理解与追求。有的同学以象征智慧和成长的鲸鱼、蝴蝶为灵感,有的则勾勒出气势磅礴的海浪,线条间流淌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制作过程中,同学们积极交流探讨,分享创意与技巧;专业老师全程悉心指导,针对创作难点及时给予建议,现场氛围热烈而融洽。在点涂彩砂环节,大家精心挑选色彩,为作品赋予鲜活生命力。经过数小时的专注创作,一件件精美绝伦的珐琅作品惊艳亮相。同学们手捧心血之作,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纷纷拍照留念,记录这充满成就感的时刻。此次实操体验,让同学们在动手过程中舒缓压力、释放情绪,初步感受艺术创作带来的心灵疗愈效果,也为后续深入开展非遗艺术疗愈活动积累实践经验。​
此次非遗珐琅艺术体验作为实践活动的首个环节,不仅让同学们扎实掌握珐琅制作的基本技能,更成功搭建起传统工艺与大众沟通的桥梁。通过非遗体验与学习,激发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也挖掘出非遗艺术在疗愈心灵方面的潜在价值,为后续非遗艺术疗愈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助力传统工艺在新时代焕发更强生命力,让古老的珐琅技艺在艺术疗愈的新赛道上续写璀璨篇章。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助力金融 实践绽放成长
  • 为响应“青鸟计划”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返家乡”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来到山东
  • 08-01
  • 吴侬软语传乡韵 亲子巧语筑心桥
  • 七月,流火的季节点燃青春的热情。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张家港市杨舍镇云盘社区,开启了
  • 08-01
  • 笔墨蓝靛绘童真,非遗传承绽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园里,一场非遗与童真的邂逅正温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者们带着书法、蓝印花布
  • 08-01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