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西南大学“育见·綦江”实践队开展安全急救课 儿童在情景游戏中学会“受伤了怎么处理”

    2025-07-15    阅读:
    来源: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育见·綦江”社会实践团队
2025年7月8日上午,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育见·綦江”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重庆市綦江区文龙街道九龙社区,为30名小学至初中阶段的儿童带来一堂“沉浸式”安全急救课。实践队员以“受伤了怎么办”为主题,通过情景模拟、游戏闯关、实操PK等环节,让孩子们在欢笑中掌握扭伤、擦伤、割伤等常见意外的正确处置方法。课程突破传统说教,用“游戏+实操”解锁急救技能。
 
“抢椅子破冰”:音乐停、知识抢出来
抢凳子环节,孩子们在鼓点中欢快奔跑,鼓声骤停,游戏结束后,实践队员请孩子思考“如果刚才摔倒扭了脚,我应该怎么办?”一个小朋友大声喊道:“不能揉,要马上冰敷!”另外一个孩子举手说:“要去看医生。”孩子们在各抒己见中提出自己的小妙招。
(孩子们热情参与抢凳子游戏)
    
    “火眼金睛小侦探”:正确做法我知道
在“安安扭伤记”情景剧中,实践队员故意示范“扭伤后马上用手揉”的错误动作,一个大大的红色“×”投射在屏幕上;随后,正确操作被逐一打钩:停止运动、抬高伤肢、冰敷24—48小时后再热敷。孩子们边看边学,把口诀“先冷后热,抬高制动”读得朗朗上口。
(实践队员讲解正确的操作方法)
 
受伤情景模拟:“我是小小包扎师”
“哎呀,我手不小心被割伤了,你们能帮我正确处理伤口吗?”实践队员扮演受伤者向孩子们求助。“老师,我来试一试!”六年级的大孩子主动举手想要尝试当第一个“小小包扎师”,在进行生理盐水冲洗、棉签止血、碘伏消毒、纱布覆盖、绷带固定等操作步奏后,师生在体验角色的过程中了解了擦伤、割伤等伤口的正确处理办法。
(师生合作体验如何正确包扎伤口)
 
“5分钟包扎赛”:大手牵小手,绷带转起来
“计时开始!”“纱布要覆盖伤口2厘米以上”“胶布不能缠太紧”……”在“擦伤急救情景模拟”环节,6支小队展开限时PK。量杯、生理盐水、碘伏、创可贴、绷带等“装备”一字排开,小队员们分工协作:冲洗、消毒、覆盖、固定,动作有模有样。最终,“闪电队”以4分37秒完成螺旋反折法包扎,摘得“急救小先锋”锦旗。
 
(小组合作体验螺旋包扎法)

活动尾声,实践队员带领孩子们回顾了扭伤、擦伤、割伤等的急救小常识,学习了处理伤口的五步法。让孩子在游戏闯关、情景体验中学会日常的急救小常识。大石壁社区负责人侯女士对课程给予高度评价:“西南大学实践队的急救课设计得有新意!‘抢椅子’破冰、情景剧纠错、5分钟包扎赛,把扭伤、擦伤这些常见意外以游戏闯关、情景体验的形式,在寓教于乐中让孩子理解和学习了急救的小常识,孩子体验的很开心!”
(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包扎成果)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育见·綦江”实践队本次“安全急救·自我保护”主题课程由教育学部具有教育学背景的研究生在咨询了医院的急症科和儿童科的专家医生后,围绕“扭伤、擦伤、割伤”三大儿童常见高频意外,通过精心设计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课程,让安全知识真正“动”起来、“活”起来、“用”起来,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助力金融 实践绽放成长
  • 为响应“青鸟计划”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返家乡”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来到山东
  • 08-01
  • 吴侬软语传乡韵 亲子巧语筑心桥
  • 七月,流火的季节点燃青春的热情。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张家港市杨舍镇云盘社区,开启了
  • 08-01
  • 笔墨蓝靛绘童真,非遗传承绽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园里,一场非遗与童真的邂逅正温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者们带着书法、蓝印花布
  • 08-01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