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宜昌市秭归县杨林桥镇杨林桥小学“七彩假期”爱心托管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法庭课程。课程由云蹊公益队志愿者、法学2303班李至和主讲,法学2302班张瑞璐担任助教,旨在将抽象的法条变成看得见、演得出的场景,让小朋友直观理解 “规则”“责任”“公平” 的含义,从而树立法律权威,增强守法意识。
“今天,我们开庭!”一声清亮的法槌声响起,课程正式开始。志愿者以去年爆火的电影《第二十条》为引,结合被誉为“改写正当防卫认知的生死博弈”的“昆山龙哥案”,为同学们具体讲解正当防卫的条文和含义,并拓展防卫过当等相关知识。同学们从中学会保护自己。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被引发。
“什么是模拟法庭呢?”模拟法庭是以真实的司法审判为参照,模拟审判某一案件的教学实践活动。在模拟法庭里,同学们亲自上阵,通过亲身演绎,从法庭中不同身份不同角度,去思考法庭审判的意义和公平正义的价值。
在讲到法庭组成人员中的辩护人时,志愿者抛出疑问:“为什么律师要给被控诉者辩护?”“因为这是律师的职业。”“为了减少冤假错案。”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志愿者总结道:“这一制度的终极目标,是通过保障个体权利,维护整个社会的法治秩序。”为被指控者辩护,并非认同其行为,而是认同 “法律必须被正确适用”—— 无论是定罪还是量刑,都应经得起程序和证据的检验。
随后,志愿者确定模拟法庭组成人员名单,本次模拟法庭以“张雷雷案”为原型进行适度改编。旨在用孩子们容易接受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识、增强规则意识与责任感、拉近与司法的距离。
随着审判长手起锤落,模拟法庭正式拉开帷幕。书记员首先宣读法庭纪律,在“全体起立”声中,同学们从座位上站起,直面法律威严。本次模拟法庭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演绎,同学们身着法袍、检察官制服、律师袍,个个身临其境、各司其职,演绎鲜活生动、逻辑推理严谨,从宣布开庭、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最后陈述,到当庭宣判,各个环节紧密相扣,高度还原了严肃有序的庭审现场,同学们接受了一次生动的“法治课”教育,切身感受到法律的庄重与威严。
大营的向芸琦同学在模拟法庭中扮演审判长,她说:“感谢今天的活动,让我过了一把当‘法官’的瘾,切实感受到了法律的庄严肃穆,对刑事审判有了新认识。”
活动策划者、法学2303班李至和同学说:“把模拟法庭带到乡村夏令营的课堂,一方面是想弥补乡村教育中法治教育的不足;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法学生,也想尽己所能为法治宣传教育出一份力。”为此,他提前找到学院法学系教授杨瑞老师、谢菲老师进行学习了解。模拟法庭课程成功开展,受到同学们的广泛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