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实践札记丨长安大学赴四川绵阳、凉山“同心共筑中国梦·民族团结润千村”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北川羌族水墨漆器与草编传习所展开调研

    2025-07-16    阅读:
    来源:实践队员供稿
       为进一步践行民族团结理念,推动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7月12日,长安大学赴四川绵阳、凉山“同心共筑中国梦・民族团结润千村”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北川,开展以羌族水墨漆器和羌族草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深入探寻这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的民族智慧与团结力量。

        在北川羌族水墨漆器工坊,非遗传承人张寿荣老师向实践队员讲解了选料、制胎、上漆、绘图案等制作工序,每步都凝聚着数代人的经验与坚守。随后,队员们亲身体验了绘图案这一重要环节,直观感受到了水磨漆器技艺的精妙。大家从这一技术中体会到羌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这项承载羌族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工艺,已成为各民族了解羌族文化的重要窗口。



      随后,实践队来到了北川羌族草编传承基地。在这里,草编技艺传承人向队员们介绍了草编的原料选择、编织方法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师专门向队员们介绍了一件独特的作品,这件作品用独到精巧的编织技艺,以草编的形式呈现出56个民族的特色元素,它所代表的是56个民族团结一心、共筑美好家园的愿景,也让各民族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团结精神具象化。



       与草编传承基地负责人交流时,队员们得知,北川羌族草编不仅是传统技艺,更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与民族团结中作用显著。汶川地震后,当地推广草编技艺,为受灾民众提供就业岗位,同时也吸纳残疾人士就业,让他们通过劳动增收。草编产业不仅带动当地经济复苏,更促使各民族群众在共同参与制作、销售中加强交流合作,增进了解信任,巩固了民族团结基础。

        本次北川实践活动,让队员们系统认识了羌族水墨漆器与草编非遗,深化了对其时代价值的理解。队员们通过近距离感受传统技艺魅力,深刻体会到了非遗作为民族文化载体,在维系民族情感、促进民族团结中的重要作用。大家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关注传承动态并参与宣传,未来也将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投身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团结事业,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供图丨长安大学赴四川绵阳、凉山“同心共筑中国梦·民族团结润千村”暑期社会实践队 刘雨鑫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助力金融 实践绽放成长
  • 为响应“青鸟计划”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返家乡”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来到山东
  • 08-01
  • 吴侬软语传乡韵 亲子巧语筑心桥
  • 七月,流火的季节点燃青春的热情。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张家港市杨舍镇云盘社区,开启了
  • 08-01
  • 笔墨蓝靛绘童真,非遗传承绽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园里,一场非遗与童真的邂逅正温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者们带着书法、蓝印花布
  • 08-01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