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杭州师范大学公共卫生与护理学院“守护银龄,筑防失能”暑期实践团联合浙二医的三位老师,兵分三路走进南星街道的海月桥、馒头山、美政桥三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多样化的宣讲形式,为老人们普及“失能”预防知识,力争在实践最后阶段覆盖更多老年群体。
三路宣讲进社区杭师大实践团让防失能知识“入家入户” 海月桥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宣讲现场格外热闹。当天恰逢社区开展体检,3位实践团成员与浙二医老师抓住契机,围绕“失能”预防主题展开宣讲。尽管有部分老人因时间紧张匆匆离开,但不少老人主动接过成员们分发的宣传手册,围在宣讲点认真聆听。“这些方法真的能全部预防失能吗?”“万一已经出现些症状,还有恢复的可能吗?”老人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成员们和老师结合临床案例耐心解答,反复强调“失能预防容不得半点松懈”。
馒头山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宣讲则玩起了“动静结合”。2位实践团成员与老师一边讲解预防知识,一边现场演示太极拳等预防动作。“不光讲知识,还手把手教动作,这样记得更牢!”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爷爷跟着比划完,笑着竖起大拇指,直言这种方式让他对“失能”预防有了更具体的认识。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美政桥社区卫生服务站,一场“问答式”宣讲正热闹进行。实践团成员、浙二医老师与服务站工作人员配合默契,用“你们知道失能是什么吗?”“是不是就是字面上说的‘丧失功能’呀?”这样的互动问答开场,瞬间调动起老人们的兴趣。“这样你问我答的,比光听讲解有意思多了,不枯燥!”活动结束后,几位老人聚在一起讨论,对这种形式赞不绝口。
细节里的温度和成长 宣讲过程中遇到听力不好的、眼睛看不清的老人,实践团成员总是耐心的回答她们提出的问题,针对听不清的老人,实践团成员会放大些声音、靠近老人耳边耐心的讲解,对于看不清的老人,成员们会一字一句的读下来,争取让老人了解。
成员们在每次宣讲结束后都会回忆自己在活动过程中有没有做错或不足的地方,有哪些好的地方。每日的自省使成员们不断改进,使宣讲的效果也越来越好了。
“宣讲不能守着一种模式不变。”实践团负责人表示只有根据老人的接受习惯灵活调整方式,才能让他们在感兴趣的同时真正学到知识。接下来,实践团将继续秉持“为老年人健康护航”的理念,让更多老人在科学预防中收获更有质量的晚年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