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文化博大精深,延续文化血脉,推动中华文化深入发展是每个人的责任,2025年7月3日和7月5日到6日,曲阜师范大学明德数韵实践队走进山东曲阜孔子博物馆,沉浸式感受儒家文化深厚底蕴,探索儒家文化与现代科技ai综合发展的路径,体会儒家学说的深刻内涵。在这之后,实践队员们走进了山东省曲阜市崇信社区开展了“七彩课堂”活动,以文化传承为脉络,为青少年搭建起触摸历史、启迪成长的平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活”起来。
7月3日实践队一行踏入孔子博物馆,便被庄重典雅的建筑风格与浓郁的文化氛围包围。在讲解员引导下,队员们有序参观“孔子的时代”“孔子的一生”“孔子的智慧”“孔子与中华文明”“孔子与世界文明”“永远的孔子”六大展区,跨越时空与至圣先师对话。“这里陈列的青铜器、书画等都是儒家文化传承的实物见证。”实践队成员驻足于孔子相关文物前感慨到。
在这里实践队员聆听着历史的回声。在孔子杏坛讲学场景复原区,队员们仿佛看到千年前,孔子与弟子围坐论道,“因材施教”的教育智慧穿透岁月;当触摸到《论语》刻本的复刻版,“仁者爱人”的思想再次叩击心灵——这些珍贵遗存,不仅是历史的注脚,更是滋养当代的文化富矿。“以前对孔子的认知停留在课本,这次亲眼看到文物、了解背后故事,才懂儒家文化为何能传承千年。”实践队成员感慨道。队员们还通过互动体验区体验了各种项目让文化传承的种子在心底悄然扎根。
图为明德数韵实践队队员在孔子博物馆体验通过微信的方式与孔子进行知识问答以及相应的对话。董政音供图
7月5日和7月6日曲阜师范大学明德数韵实践队走进了山东省曲阜市崇信社区进行“七彩课堂”的实践活动。课堂上,队员们给社区的小朋友们讲解与儒家伦理相关的主题内容,化身“文化小讲师”,将孔子博物馆的见闻转化为生动课程——用动画故事讲解《论语》经典片段,以手工制作还原古代礼器,让孩子们在趣味互动中理解儒家伦理知识,将思政专业与课堂紧密融合,让小朋友们动手实践,绘画有关于中共党史的手抄报,让思政文化课堂向生活延伸。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们都认为自己了解到了关于儒家伦理和中国红色文化的相关知识,更好的让小朋友们初步的了解相关知识,使得儒家传统文化在实践互动中,在孩子们心中永续传承、熠熠生辉。

。
图为明德数韵实践队员在七彩课堂主题活动中和小朋友们一起参与到绘画过程中的场景。 董政音供图
图为明德数韵实践队七彩课堂主题活动的成果展示,实践队队员与老师小朋友们共同感受儒家文化的内涵价值。董政音供图
此次实践活动,是曲阜师范大学文化赋能实践的生动尝试。在孔子博物馆,队员们并非简单参观,而是以“文化解码者” 的身份,透过一件件青铜器的纹理、一幅幅古画的笔触,挖掘儒家文化在历史长河里的传承密码。那些陈列的文物,不再是冰冷的展品,而是变成生动的 “教材”,让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在沉浸式体验中落地生根,化作队员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知 。
转入社区 “七彩课堂”,明德数韵实践队队员又化身 “文化创意传播者”。队员们把晦涩的儒家经典,转化为孩子们听得懂、喜欢参与的绘画、故事、互动游戏 。在这个过程里,文化传承跳出了说教的框架,以青春特有的活力与创意,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队员们用行动证明,文化传承不是枯燥的复刻,而是可以通过年轻人的创新实践,以温暖且充满活力的方式延续,让古老文脉在青春表达中,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 。

图为曲阜师范大学明德数韵实践队出发实践活动前的合照。董政音供图。
当孔子博物馆的历史余韵,遇上七彩课堂的青春活力,传统文化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展品,而是成为滋养青少年成长的活水源泉。曲阜师范大学明德数韵实践队书写着新时代青年传承文脉、筑梦未来的生动篇章,让“孔子智慧”在青春实践中持续焕发光彩。(通讯员 王一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