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浪尖上的坚守:高塘岛渔民生活纪实

    2025-07-17    阅读:
    来源:大学生网报
  海风裹着咸涩的气息,拂过高塘岛。7月15日,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滴水行动之海韵文耕小分队的成员们深入高塘岛,与有着丰富出海经验的“船老大”们进行了一场深入访谈。通过面对面交流,队员们从渔业生产、文化传承等维度,触摸到了海岛渔民真实的生活脉搏。
  
  图为团队成员在渔办前的合照​
  一、与海共舞:现代渔业的困境与突破​
  “现在的生意,和年轻时不一样了。”其中一位渔业从业者坦言。一般而言,一次出海短则半月,长则数月。最让他们忧心的是渔业资源的变化:"过去在近海就能满载而归,现在要跑到很远的海域才能找到鱼群。"虽然带鱼、鲳鱼仍是主要渔获,但产量和收益明显下滑。谈及海上风险,政府的气象预警是重要屏障。“台风要来前,警报就响了,规定时间内必须回港避风,这是死命令。”
  图为团队成员与当地渔民正在进行访谈
  二、古调新声:渔家文化的传承之路​​
  谈及祖辈传下的出海规矩,从业者们纷纷提到:“初一十五不出海,图个平安顺遂。这是老辈人的经验,宁可信其有。”是老祖宗的智慧,也是对大海的敬畏。然而,时代的浪潮也冲刷着传统。当小队成员询问渔歌号子的传承情况时,渔业从业者说道:“号子?以前拉网、起锚,全靠它喊出力道。”他眼中闪过一丝怀旧的光,“哎嘿呦嗬……那种调子,现在机器轰鸣,哪还用得上?”他回忆,如今只在开渔节表演或非遗活动上偶闻号子声,“调子还在,但那股子搏命的劲儿,淡了。”​
  图为团队成员与当地渔民的合照​
  三、向海而生:老渔民的坚守与期盼​
  对这些渐行渐远的海洋记忆,这些在海上工作了几十年的船老大们,坚定地说道:“得传下去!”谈到非遗和海洋文化的保护,他语气斩钉截铁,“肯定要保护!这些都是宝贝,很珍贵!”他强调,“让后代知晓至关重要。得让孩子们知道,老一辈是怎么在风浪里讨生活,怎么靠着双手、喊着号子养家糊口。”
  随后,小队又来到其中一位渔民家中,在渔民家门口,摆放着出海用的渔网,装鱼的容器等等,渔民热心的向队员们介绍这些他最熟悉的工具。谈起几十年的出海捕鱼经验,老渔民频频感叹其中的艰辛与不易,也正是这样的种种辛苦,更让团队成员感受到其中的坚守。
  
  图为团队成员们拜访渔民家
  夕阳西下,海浪依旧拍打着岸边。调研团队的队员们带着满满的收获踏上归程,而那些饱经风霜的面容和铿锵有力的话语,将永远铭刻在他们的记忆中。这次走访不仅是一次文化调研,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连接着渔村的过去与未来。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助力金融 实践绽放成长
  • 为响应“青鸟计划”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返家乡”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来到山东
  • 08-01
  • 吴侬软语传乡韵 亲子巧语筑心桥
  • 七月,流火的季节点燃青春的热情。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张家港市杨舍镇云盘社区,开启了
  • 08-01
  • 笔墨蓝靛绘童真,非遗传承绽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园里,一场非遗与童真的邂逅正温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者们带着书法、蓝印花布
  • 08-01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