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寻现代乡村节水智慧并为非遗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长安大学赴甘肃张掖“寻根陇原承薪火·筑梦新程展鸿图”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19日在指导老师陆军的带领下前往倪家营镇汪家墩村实地考察高标准灌溉系统并拜访葫芦雕刻和剪纸非遗传承人胡文明。
实践队首先前往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参观,在这里,队员们看到了田间的测控一体化闸门。通过负责人的专业讲解与现场演示,队员们深切体会到现代农业科技的精妙之处——闸门采用电机驱动与太阳能供电相结合的环保设计,实现了灌溉系统的全自动化运行。当观察到工作人员仅需通过手机终端便可远程调控闸门升降时,队员们无不感叹智能化技术为农业生产带来的革命性变革。尤其令队员们为之震撼的是,该系统竟能将闸门升降幅度精确控制在毫米级水平!


随后,队员们来到了倪家营分灌区智慧化建设调度指挥中心,田间的测控一体化闸门就由这里调控。指挥中心的大屏上显示着实时的视频监控以及水位、流量、运行状态、故障信息、高度等重要数据。相关负责人告诉大家,目前通过建设测控一体化闸门使得灌溉方式变得更加智能,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得到了极大保障。队员们认识到,智慧农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技术设备的升级,更在于通过数据赋能,重塑了农业生产方式与资源利用模式。这种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让队员们对数字乡村建设有了更为立体的认知。



最后,实践队员们来到了非遗传承人胡文明先生的家中,立即被眼前陈列的精美葫芦雕刻作品所震撼。这些承载着传统技艺的工艺品整齐陈列,每一件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
在随后的技艺展示环节,队员们屏息凝神地观摩着胡先生娴熟的雕刻过程——刻刀在葫芦表面游走,时而轻挑,时而深凿,每一刀都精准到位。这种将数十年功力凝聚于方寸之间的匠人精神,令在场所有人肃然起敬。当胡先生展示剪纸技艺时,队员们更是惊叹于传统艺术的精妙。一张普通的红纸,在匠人手中经过几番折叠、剪裁,便化作栩栩如生的图案。通过近距离接触非遗传承人,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些需要时间沉淀的传统技艺更显珍贵,它们承载的不仅是工艺本身,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与精神追求。


此次倪家营镇之行,队员们深刻体悟到"三农"精神的时代内涵。在智慧灌溉系统中,我们看到了科技创新所彰显的"农业强"的实干精神;在非遗传承人的匠心坚守中,我们感受到"农村美"的文化底蕴。这种"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实践精神,正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生动诠释。未来,长大学子必将以"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情怀为指引,将专业知识融入乡村沃土,用青春智慧浇灌希望田野,让科技创新与传统文脉交相辉映,共同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