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场馆里的思政课:淮阴工学院溯古寻“芯”团走进徐州博物馆

    2025-07-21    阅读:
    来源:淮阴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溯古寻“芯”团

  为引导大学生在文化实践中深化历史认知、创新传承方式,2025年7月15日至16日,淮阴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溯古寻“芯”团走进徐州博物馆,开展以“青春力量助推文化传承”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团队通过沉浸式探秘文物、科学问卷调研、AI技术赋能传播等多元形式,既触摸了两汉文化的厚重底蕴,更让实践团成员理解了“文化传承”的时代内涵。

  沉浸式探秘:触摸千年历史的温度
  在博物馆内,实践团成员依次走进“古彭之宝”“天工汉玉”“汉家烟火”等核心展厅。从精美绝伦的金缕玉衣到气势恢宏的汉代陶俑,从寒光凛冽的青铜复合剑到充满生活气息的汉代器具,一件件文物如同时空的信使,诉说着徐州作为“帝王之乡”的辉煌过往。 “课本里的‘两汉文化’是抽象的,而这里的一器一物让历史有了温度。”实践团成员孙若菡感慨道。

  问卷调研:解码文化传播的现状与潜力
  参观结束后,为调研徐州博物馆在对学生群体和外来游客的教育宣传、文化传承及提升文化自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实践团在博物馆出口面向参观者发放《徐州博物馆参观体验调查问卷》。每份问卷包含教育背景、职业、居住地、参观收获等多个维度的问题,共发放问卷3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80份。
  数据显示,受访者中63.57%为学生,这凸显出博物馆对教育群体的吸引力,但也反映出对其他社会群体的覆盖不足;42.86%的受访者“此前从未参观过博物馆”,说明文化传播触达率有待提升;在信息获取渠道方面,36.43%的受访者通过网络平台了解,29.29%依赖亲友推荐,可见线上传播潜力巨大但尚未充分挖掘。

  多元创作:用青春创意激活文化生命力
  基于调研分析,实践团聚焦“扩大覆盖范围、增强互动体验”,创作了《文物会说话》短视频。团队成员崔雪运用AI图像动画技术,将展厅中的文物转化为动态内容,让它们以幽默风趣的口吻介绍自己的故事。相关短视频在网络平台发布后,凭借独特的创意和趣味性,短时间内收获1600+浏览量、250余次点赞。这种创新形式有效弥补了调研中发现的传播短板,扩大了文化传播的覆盖面。

  团队成员黄周煜则以画笔为媒,围绕徐州博物馆的“汉乐兵俑”“豹型石镇”等特色文物展开创作。她细致观察文物的造型纹路、神态细节,用细腻的线条和饱满的色彩还原文物风貌,让静态的文物在画纸上焕发出新的活力。“绘画的过程也是与历史对话的过程,每一笔都在加深我对两汉文化的理解。”黄周煜表示。

  无论是借助AI技术实现的动态传播,还是通过画笔勾勒的静态呈现,都体现了实践团将创新与文化传承相结合的积极尝试,为文物传播注入了青春活力。
  此次活动,使实践团成员在参观过程中加深了对历史文化的感性认识,在问卷调研中培养了运用数据洞察问题的理性思维,学会从现象中提炼出本质,在多元创作中将所学转化为文化传播的实际动力。这不仅提升了团队的调研能力与创新能力,更让芯青年们深刻体会到:青年参与文化传承,既要做历史的“学习者”,更要做文化的“传播者”与“创新者”。未来,他们将继续以实践为桥,用青春力量让历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更多活力。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助力金融 实践绽放成长
  • 为响应“青鸟计划”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返家乡”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来到山东
  • 08-01
  • 吴侬软语传乡韵 亲子巧语筑心桥
  • 七月,流火的季节点燃青春的热情。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张家港市杨舍镇云盘社区,开启了
  • 08-01
  • 笔墨蓝靛绘童真,非遗传承绽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园里,一场非遗与童真的邂逅正温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者们带着书法、蓝印花布
  • 08-01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