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至7月11日,实习进入第三周,我的工作聚焦于资料整理与数据处理,在与文字、数字的打交道中,我对“细致”的理解愈发深刻。
本周的核心任务是推进各类民生资料的规范化管理。首先是将5月、6月新增残疾人“两补”人员的纸质材料电子化,每一页扫描件都要反复检查清晰度,模糊的字迹需逐笔辨认;同时分类整理托养服务与康复审批表,严格按类别归档。这些看似机械的操作,实则是政策落地的“第一公里”,任何疏漏都可能影响后续服务的精准性,容不得半点懈怠。
在此基础上,我参与了惠民资金立项备案表的第三次修改。针对自然岭、新星等社区的提交上来的新的惠民资金立项备案表,逐一对照修改汇总表,确保项目信息准确无误。此外,整理志愿助残服务台账时,看着分散的活动记录被系统整合,从组织信息到服务时长一目了然,我深切感受到这些文字背后涌动的公益力量——就像核对残疾人死亡注销名单时体会到的那样,每个数据变动都关联着一个家庭的具体生活。
这一周的经历让我清晰认识到:字里行间的严谨不是刻板,而是对群众期待的认真回应;资料整理的规范不是形式,而是让民生服务落地见效的基础。在这些细碎的工作中,我触摸到了基层服务最真实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