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解码红菱村乡村振兴的跨界实践   ——嘉兴大学鹊禾项目团队探访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样本

    2025-07-25    阅读:
    来源:实地调研
  7月23日,嘉兴大学鹊禾项目团队走进嘉善县西塘镇红菱村,在这片金色的稻浪中,发现了一个传统农业与现代创意完美融合的乡村振兴典范。短短两天的调研,让团队成员们见证了"一粒米"如何通过跨界融合,演绎出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
  在红菱村,农业不再是单一的种植业,而是演变成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复合型产业。团队惊讶地发现,这里的村民既是田间地头的耕耘者,又是文化创意的传播者,更是乡村旅游的服务者。这种多重身份的转换,正是红菱村乡村振兴的独特之处。
  废弃水塔的华丽转身堪称资源活化的典范。通过3D投影技术,这座曾经被遗忘的建筑如今化身为展示稻田文化的动态画布,光影交错间,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数字艺术碰撞出耀眼的火花,成为社交媒体上的新晋网红打卡地。
  稻田咖啡馆则完美诠释了"农旅融合"的创新理念。"红菱米发发"特调咖啡将稻米的醇香与咖啡的浓郁巧妙融合,屋顶的观景平台让游客得以在品味咖啡的同时,将千亩稻浪尽收眼底。这种独特的消费体验,让农产品附加值得到几何级提升。
  在稻作文化馆,VR插秧体验、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让游客沉浸式感受"一粒米的旅程"。亲子DIY区的饭团制作、米糕烘焙等活动,则让农耕文化在互动中得以传承。这种寓教于乐的体验设计,成功吸引了大量研学团队和家庭游客。
  更令人惊喜的是,一座废弃仓库经过创意改造,变身为"谷粒Mall"文创空间。这里不仅有以"小谷粒"IP为核心的各类文创产品,还定期举办农民丰收节等主题活动,让传统农耕文化以年轻化的方式重新焕发生机。
  在农业生产方面,红菱村7500亩稻田已实现全程数字化管理。无人机播种、智能监测系统等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确保了稻米品质的稳定性,为五芳斋等知名企业提供优质原料。
  调研团队深刻感受到,红菱村的成功在于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和价值链。通过"租金+薪金+股金"的多元收益模式,村民得以分享产业发展的红利。这种可持续的发展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红菱村的实践告诉我们,乡村振兴需要跳出传统思维。"团队负责人总结道,"将城市消费理念引入乡村,用商业思维重组农业资源,以文化创意提升产品价值,这才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正确打开方式。"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助力金融 实践绽放成长
  • 为响应“青鸟计划”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返家乡”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来到山东
  • 08-01
  • 吴侬软语传乡韵 亲子巧语筑心桥
  • 七月,流火的季节点燃青春的热情。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张家港市杨舍镇云盘社区,开启了
  • 08-01
  • 笔墨蓝靛绘童真,非遗传承绽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园里,一场非遗与童真的邂逅正温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者们带着书法、蓝印花布
  • 08-01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