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曲阜师范大学美术与书法学院“红脉溯源,文韵流芳”暑假社会实践队;文脉赓续,薪火相传:滕州三馆里的红色基因与文化传承

    2025-07-25    阅读:
    来源:生雨欣
曲阜师范大学美术与书法学院“红脉溯源,文韵流芳”暑假社会实践队;文脉赓续,薪火相传:滕州三馆里的红色基因与文化传承
——大学生团队探寻中华文明的精神密码

          行走在滕州这片文化沃土上,我们“红脉溯源,文韵流芳”暑假社会实践队开启了一场追寻文明根脉的精神之旅。在墨子纪念馆感悟兼爱非攻的智慧,在滕州汉画像石馆触摸汉代艺术的脉搏,在滕州博物馆聆听文物讲述的历史回声。这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溯源,更是对其中蕴含的红色基因的深度发掘,从历史遗存中解码精神密码,让古老文脉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墨子纪念馆——文明薪火中的红色基因
 
          踏入墨子纪念馆,军事厅内那座承载墨家智慧的红木算盘静静矗立,算珠色泽温润却藏着千钧力量。每一颗算珠的凹凸纹理,都似在诉说“非攻”思想里追求和平的永恒主题。这与中国共产党维护世界和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宗旨,跨越千年实现精神共鸣。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视人之国若视其国”的墨子名言,正是对传统文化中和平基因的创造性转化,算盘上的算珠,恰似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拨动的文明指针,以古老智慧锚定当代价值坐标。
   
图片来源:生雨欣
          转射机、悬门等守城器械陈列一旁,青铜锈迹里藏着古代科技智慧,更彰显“以守为和”的战略思想。墨家以防御器械传递“止戈为武”的追求,这种对和平的守护智慧,在新时代升华为文化自信的根基。我们触摸这些青铜器的纹理,仿佛触碰到先辈们以智御敌、以和为贵的精神,明白文化自信源于对历史智慧的深度认同,更要在传承中让古老谋略照进当代安全观、发展观。

滕州汉画像石馆——艺术长河中的精神传承


                                                    图片来源:生雨欣
          滕州汉画像石馆里,《泗水升鼎图》的石刻泛着幽光,九鼎出水的场景气势恢宏。汉代工匠以刀为笔,在石头上雕刻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早期艺术表达——九鼎象征王权与统一,出水瞬间寓意文化凝聚。今日凝视这幅石刻,更能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古老艺术符号成为解码文化认同的密钥,让我们懂得民族向心力从历史深处便已筑牢。

          漫步展厅,汉代工匠记录生活场景的画像石接连铺展,农耕、宴饮、百戏画面鲜活如昨。这些扎根民间、描摹大众的创作,与延安文艺座谈会“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遥相呼应。汉代工匠以石头为媒介,为普通百姓留影存史;红色文艺以纸笔、舞台为载体,为人民抒怀立传。跨越两千年的创作导向,印证“以人民为中心”是艺术永恒的精神源头,让我们明白红色文艺并非无源之水,而是传统文化基因的当代迸发。
滕州博物馆——文物里的精神密码

          滕州博物馆的铜镜展厅,时光在青铜表面晕染出幽微光泽。花枝纹铜镜上,缠枝蔓草舒展如流云,细腻纹路里藏着古人对生机盎然的向往;双鱼纹铜镜中,两尾游鱼似在清波摆尾,传递祥和富足的期许;月宫铜镜上,蟾蜍、玉兔轮廓在光影里若隐若现,将浪漫想象凝于方寸。这些“正衣冠”的日用器物,以图案为语,折射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份对真善美的执着,恰与当代人文精神同频共振,让我们看见传统文化对生活理想的永恒滋养。
                                                   图片来源:生雨欣
          刘氏祠堂、张氏祠堂的介绍展板前,我们驻足凝视。刘氏祠堂始建于雍正年间,古朴庄严的建筑格局,藏着家族传承的温度;张氏祠堂奠基康熙年间,精巧雅致的结构里,沉淀着岁月变迁的故事。它们以砖石为骨、族谱为魂,承载家族记忆,更串联起滕州的文化脉络。我们逐字阅读建筑沿革,触摸到的不仅是家族兴衰,更是地域文化传承的坚实根系,明白文化传承始于对本土历史的珍视与解码。
                                                    图片来源:生雨欣
          “峥嵘岁月”展厅里,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墙上照片定格滕州人民抗争瞬间,展柜中文物满是故事:锈迹斑斑的枪支镌刻烽烟,写满字迹的信件浸透热血。滕县保卫战展区里,场景复原的斑驳城墙、散落弹壳,与史料交织成悲壮长卷。我们仿佛看见川军将士“城在人在”的决绝,他们以生命筑就民族屏障,这份赤诚担当,正是红色基因最震撼的注脚。站在展区中央,历史的痛感与热血直击心底,让我们懂得红色基因从不是抽象符号,而是先辈以生命书写的精神坐标。

  • 传承者的使命担当

         在滕州三馆完成沉浸式探寻,我们对“文化传承”有了全新认知:它从不是静态的文物陈列,而是精神基因的动态觉醒。墨子的和平智慧、汉画的人民底色、革命文物的热血担当,共同织就中华文明的精神谱系。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既是历史的“解码人”,要从文物细节里读懂精神密码;更要做精神的“传薪者”——让兼爱非攻的哲思照进国际交流,以和平智慧回应时代命题;让以民为本的艺术扎根创作,用贴近大众的作品传递文化温度;让红色基因在青春血脉里永续奔流,以实际行动续写担当。

         未来,我们将以所学为笔、实践为墨,把滕州三馆汲取的文化力量,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动力:用文创设计激活文物价值,以志愿讲解传递历史温度,让千年文脉在青春传承中,绽放更耀眼的时代光芒,让古老精神基因,持续滋养当代中国的文化土壤与青春力量。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助力金融 实践绽放成长
  • 为响应“青鸟计划”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返家乡”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来到山东
  • 08-01
  • 吴侬软语传乡韵 亲子巧语筑心桥
  • 七月,流火的季节点燃青春的热情。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张家港市杨舍镇云盘社区,开启了
  • 08-01
  • 笔墨蓝靛绘童真,非遗传承绽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园里,一场非遗与童真的邂逅正温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者们带着书法、蓝印花布
  • 08-01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