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走进孔林:在圣域林泉间,聆听千年回响

    2025-07-26    阅读:
    来源:青阶筑梦实践队
  
  大家好!我是张士泽,来自青阶筑梦实践队。在感受了孔庙的庄严与孔府的世家气象之后,我们团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了曲阜之旅的最后一站,也是最为宁静肃穆的一站——孔林。这里,是孔子及其后裔延续两千余年的家族墓地,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氏族墓葬群。它不仅仅是一片苍翠的森林,更是一座承载着儒家生死观与家族伦理的露天博物馆,一方浸润着历史沧桑与永恒思念的圣域。而我们青阶筑梦实践队此行,带着守护与传承的使命,在孔林的参天古木与幽深墓道间,设立公益导览与文明守护岗,成为这座“至圣林”的义务讲解员与生态守护者。
  初遇:神道苍松的悠远意境与公益的启程
  穿过高大的“至圣林”石坊,一条笔直、悠长的神道在眼前铺展开来。神道两旁,是历经数百年风雨的苍松翠柏,虬枝盘曲,冠盖如云,形成一条深邃的绿色长廊。脚下是古老的石砌甬道,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行走其间,松涛阵阵,鸟鸣幽幽,外界的喧嚣瞬间被隔绝,心也随之沉静下来,唯有对圣贤的追思与对生命长河的敬畏缓缓升起。就在神道入口处,绿荫掩映下,你会看到我们青阶筑梦实践队的服务点。我们在这里为游客免费提供简明的孔林导览图,图上重点标注了孔子墓、重要后裔墓冢位置、古树名木分布以及我们沿途设置的公益讲解点。同时,我们也会轻声提醒大家保持肃静,共同维护这片圣地的安宁氛围。
  穿越千年墓园:碑碣如林,公益相伴
  孔林占地广阔,坟冢累累,碑碣林立,石仪成群。漫步其中,仿佛穿行于一部立体的家族史诗。从春秋的子贡庐墓处,到汉、唐、宋、元、明、清直至近代的墓葬,时间在这里仿佛凝固又流淌。每一座墓碑,每一对石像生,都诉说着一个家族两千多年的兴衰荣辱与慎终追远。在这片充满历史回响的静谧之地,我们实践队的队员们化身文化引路人和文明劝导员,活跃在重要节点:


  洙水桥与享殿:跨过象征孔子思想源远流长的“洙水桥”,便来到祭祀孔子的大殿——享殿。殿宇古朴庄重,是后世子孙祭祀先祖的核心场所。殿前古树参天,气氛尤为肃穆。我们的队员常在享殿广场一侧设立讲解点,结合殿宇建筑和周围环境,讲解孔林的起源、历代扩建过程、以及古代祭祀的礼仪制度,帮助游客理解这片墓园在儒家文化中的崇高地位和精神象征。
  孔子墓:沿着甬道前行,穿过重重石坊,终于抵达孔林的核心——孔子墓。墓冢并不奢华,呈“马鬣封”式,简朴而庄重。墓前石碑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是明代的遗存。墓东是其子孔鲤墓,墓南是其孙孔伋(子思)墓,形成“携子抱孙”的独特格局,体现了儒家的人伦秩序。在孔子墓前开阔的平台上,我们设立了最重要的公益讲解点。队员们会以沉静而清晰的语调,讲述孔子生平、其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墓地格局的寓意,以及历代对孔子墓的保护与尊崇。我们特别强调保持此地的肃穆,引导游客有序、静默地绕墓一周或行鞠躬礼,表达对这位至圣先师的崇高敬意。看到游客们神情庄重,静心聆听与感悟,是我们服务价值的最大体现。
  孔尚任墓与历史名人墓区:孔林内安息着众多孔氏杰出后裔,如清代著名剧作家、《桃花扇》作者孔尚任之墓。他的墓前常有文学爱好者驻足。在通往这些历史名人墓冢的小径旁或墓前,我们队里的文史爱好者会主动为感兴趣的游客提供点对点的公益讲解,分享墓主人生平、成就及其与孔氏家族、时代背景的关联,让冰冷的石碑焕发出鲜活的历史记忆。
  古树名木与生态守护:孔林内古树名木数以万计,树种繁多,许多树龄高达数百年甚至千年。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这片生态圣地的灵魂。我们实践队特别重视对古树的保护宣传。队员们会指认那些形态奇特、意义特殊的古树(如著名的“子贡手植楷”遗址旁的再生楷树),讲述它们的故事传说。更重要的是,我们随时充当生态守护者,温和而坚定地劝导游客不要攀折树枝、刻划树皮、踩踏保护区域,共同守护这些珍贵的活文物。一句及时的提醒,往往能避免无意的伤害。
  感悟生死:林泉间的哲思与公益的温度
  行走在孔林深处,绿荫蔽日,芳草萋萋,虫鸣鸟唱,流水潺潺(林中有洙水河故道)。这里没有阴森恐怖,反而充满一种宁静、平和、生生不息的气息。它完美诠释了儒家“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理念,也体现了孔子“未知生,焉知死”的理性态度。这片土地,将死亡融入自然的永恒循环,将家族的记忆镌刻于天地之间。在林中休息的长椅或亭台边,当游客沉浸在思考或与我们交流感悟时,队员们会适时分享对儒家生死观、孝道文化以及孔林所体现的“天人合一”境界的理解。这份在圣域林泉间的思想交流,常常成为游客此行最深刻的记忆点之一。
  我的感悟:根脉、守护与我们的责任
  朋友们,孔林之行,是一次涤荡心灵的朝圣。这片苍翠的土地,埋葬着中华文化的根脉,也生长着民族精神的常青树。它让我深刻体会到:血脉与文脉的绵延:孔林是孔子家族生生不息的见证,更是儒家文化赓续不断的象征。一冢一碑,一草一木,都诉说着传承的力量。
  生与死的和谐:这里打破了墓园固有的阴郁印象,展现了儒家对生死的达观态度,将死亡置于自然的永恒与生命的循环之中,宁静而庄严。
  守护的迫切:作为如此珍贵且脆弱的活态文化遗产,孔林面临着自然侵蚀、人为干扰等多重挑战,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而作为青阶筑梦实践队的一员,在这片圣域林泉间,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文化传承,不仅需要殿堂里的瞻仰,更需要旷野中的守护。我们提供的公益导览,是让沉默的碑碣讲述故事;我们进行的文明劝导,是让千年的古树免受伤害。每一次轻声的讲解,每一次善意的提醒,都是我们以微小的力量,践行对先贤的敬仰,对历史的尊重,对未来的承诺。这让我们对根脉意识和守护者责任有了更深刻、更具体的认知。在孔林的绿荫下,我们不仅是志愿者,更像是这片文化圣地的当代守林人。
  如果你渴望在喧嚣之外寻得一方心灵的净土,如果你想在参天古木与累累墓冢间感悟生命的永恒与文化的厚重,那么,曲阜孔林绝对是不可错过的精神家园。相信我,当你漫步在那条悠长的神道上,当你肃立在孔子墓前,当你触摸着斑驳的古树,你会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宁静力量。如果在林间小径,看到佩戴青阶筑梦标识、或手持资料静立、或轻声讲解、或友善提醒的我们,请报以微笑吧!我们非常乐意用知识和热忱,为你解读这片圣域的林泉密码,让你的孔林之旅,不止于行走,更在于心灵的触动与文化的共鸣。这趟林间行走,是文化寻根,更是精神洗礼,它让我深知,守护这千年回响,青年一代,责无旁贷。
  期待你也能走进这片宁静的圣域,去漫步,去沉思,去感受那份生生不息的力量。也期待在孔林的绿荫深处,与你相遇,共同聆听那穿越千年的悠远回响。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助力金融 实践绽放成长
  • 为响应“青鸟计划”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返家乡”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来到山东
  • 08-01
  • 吴侬软语传乡韵 亲子巧语筑心桥
  • 七月,流火的季节点燃青春的热情。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张家港市杨舍镇云盘社区,开启了
  • 08-01
  • 笔墨蓝靛绘童真,非遗传承绽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园里,一场非遗与童真的邂逅正温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者们带着书法、蓝印花布
  • 08-01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