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中国矿业大学披星戴梦暑期实践团:天文科普与文化探秘,共绘灵璧实践画卷

    2025-07-26    阅读:
    来源: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灵城镇庄陈社区托管点与灵璧县博物馆新馆
7月26日,中国矿业大学披星戴梦暑期实践团于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庄陈社区托管点与灵璧县博物馆新馆开展实践活动。从趣味天文科普启迪青少年宇宙遐想,到深入博物馆触摸灵璧文化脉络,走进百年党史馆学习红色文化。高校实践力量以知识为翼,在灵璧大地书写科普与文化传承的实践篇章。
 
上午:托管点里的宇宙启蒙课
 
上午,实践团首站抵达庄陈社区托管点,望远镜安装与使用教学接力登场。实践团带来专业天文望远镜,现场演示组装流程——从三脚架固定的严谨操作,到镜筒调试的精细步骤,成员们边操作边讲解原理。随后,指导青少年实践,寻找观测目标,在托管点,望远镜成为连接理论与现实的桥梁。过程中,实践团成员随时答疑解惑,帮青少年克服操作难题,让他们切实感受天文观测的乐趣,激发对宇宙探索的浓厚兴趣。紧接着开启以“掉进黑洞会怎样”为主题的天文科普之旅。活动初始,围绕黑洞理论的授课环节成为知识传递窗口。实践团成员摒弃晦涩术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托管点青少年拆解黑洞形成、事件视界、时空扭曲等天体物理知识。形象比喻到趣味探讨“掉进黑洞后时空与感知的奇妙变化”,生动讲解让抽象理论变得触手可及,托管点内,青少年们睁着求知的眼睛,沉浸在宇宙奥秘的探索中,高校知识资源借由实践团,为社区青少年打开认识宇宙的新窗口。

 
活动末尾,明信片寄语与采访调研同步推进。青少年们在天文主题明信片上,写下对宇宙的憧憬、对黑洞奥秘的新思考,一笔一划承载着科普种下的求知火种;实践团通过采访,收集参与反馈,了解知识掌握情况与科普需求。从理论传授到实践体验,从互动交流到调研反馈,托管点的天文活动构建起完整科普闭环,高校实践的社会价值在基层社区落地开花。
 
 
下午:场馆间的文化与红色探寻
 
下午,实践团先走进灵璧县博物馆新馆,开启文化探秘之旅。踏入馆内,灵璧奇石、历史文物、民俗展品有序陈列,串联起灵璧地域文化的发展脉络。成员们重点参观灵璧奇石展区,了解灵璧石“皱、瘦、漏、透”的独特审美,聆听“米芾拜石”等与灵璧石相关的文化典故,感受灵璧石从自然产物到文化符号的演变。从造型奇特的观赏石,到融入生活的实用石制品,灵璧石不仅展现自然造物的神奇,更承载着当地千年文化底蕴,让实践团成员沉浸式触摸灵璧文化的独特质地。
 
参观完博物馆,实践团走入灵璧百年党史馆,开启红色学习之旅。踏入展馆,一段段珍贵史料、一幅幅历史图片、一件件陈列实物,串联起灵璧地方党史的发展脉络。在讲解员引导下,成员们深入了解灵璧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各阶段的奋斗故事:从早期党组织艰难筹建,到抗日救亡、解放斗争中的英勇抗争,再到新时代灵璧发展的探索实践,红色基因在讲解中具象化,让实践团成员沉浸式触摸历史温度。
 
参观过程中,实践团开展学习交流。成员们围绕党史故事分享感悟,深入探讨。从灵璧地方党史的微观视角,延伸到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宏观理解,红色学习不再是简单的史料浏览,而是转化为思想碰撞、精神传承的过程。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党史学习不仅是知识汲取,更是责任担当的唤醒,高校实践团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党史故事的使命。
 
从上午托管点的天文科普,到下午博物馆的文化触摸与党史馆的红色洗礼,中国矿业大学披星戴梦暑期实践团在灵璧县的一天,实现了科普教育、文化传承与思政教育的多元实践。天文活动以趣味形式填补基层科普空白,让高校知识资源赋能社区;文化与党史参观则以沉浸式体验,厚植文化认同与家国情怀,让实践团成员在历史与自然交融中,感悟责任与使命。三者结合,既展现高校实践服务社会的多元价值,也诠释了“科普启智、文化铸魂、党史砺志”的实践意义——以知识为笔,以行动为墨,书写高校助力基层发展、传承文化与红色精神的时代答卷,为灵璧县基层科普、文化传播与红色基因传承注入青春动能。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助力金融 实践绽放成长
  • 为响应“青鸟计划”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返家乡”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来到山东
  • 08-01
  • 吴侬软语传乡韵 亲子巧语筑心桥
  • 七月,流火的季节点燃青春的热情。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张家港市杨舍镇云盘社区,开启了
  • 08-01
  • 笔墨蓝靛绘童真,非遗传承绽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园里,一场非遗与童真的邂逅正温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者们带着书法、蓝印花布
  • 08-01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