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垃圾分类植乡土,交通安全伴成长

    2025-07-26    阅读:
    来源: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社会实践
  为了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号召,让“文明”扎根乡土,同时把健康生活的理念和安全出行的知识传递给乡村孩子们,7月15日,河南工业大学的北斗星筑梦团队在漯河市天边杨小学,开展了一场以“文明生活”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旨在让乡村的孩子们深入了解垃圾分类,增强安全出行的意识;让文明生活的理念、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让讲文明、树新风、守规则的意识在乡村的每一处都绽放光彩。
  小习惯,大责任--垃圾分类我先行
  课堂上,团队成员为大家播放一段环境保护视频,看着视频中堆积成山的垃圾,孩子们纷纷向老师发表出自己的感想:“好多垃圾啊!”授课成员趁此机会引入了垃圾分类这一概念,并用一个非常有趣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垃圾分类:四大垃圾分类类型比喻为小猪能吃的(厨余垃圾)、对小猪有害的(有害垃圾)、卖了能买小猪的(可回收垃圾)和小猪不能吃的(不可回收垃圾),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让孩子们轻松理解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牢固地掌握垃圾分类知识,授课老师精心策划了一场“垃圾配对”小游戏。游戏规则是邀请几位同学上台,在黑板上将各种类型的垃圾桶与相应的垃圾进行正确连线。孩子们纷纷积极举手,争相上台参与,完成连线后还自信满满地说:“这太容易啦!”从他们准确无误地将各类垃圾“送”到对应的垃圾桶不难看出,孩子们已经很好地掌握了垃圾分类的小窍门。紧接着,授课老师鼓励孩子们:“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坚持做好垃圾分类哦!”“没问题!”孩子们齐声回应,声音响亮而坚定。

图为小朋友上台做分类小游戏。郝利伟 摄
  “骑”遇安全:规范出行护平安
  考虑到乡村地区居民普遍交通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团队为孩子们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交通安全课程。课程伊始,授课老师向孩子们生动展示了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交通标识,并鼓励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标识的颜色、图案以及形状,积极猜想这些交通标识所代表的含义。在互动过程中,小老师还亲自带领同学们一起动手完成了部分交通标识的绘画,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交通标识的认识与理解。

图为老师带领同学们绘画并认识交通标识。刘子凡 摄
  授课老师不仅带领孩子们认识了各类安全标识,还精心设计了妙趣横生的互动答题环节。通过提问与回答的互动形式,让交通安全知识如春风化雨般深入孩子们的心田,给他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答题过程中,不少孩子坦言对交通事故报警电话122并不知晓,见此情形,授课老师随即着重强调了遭遇交通事故的正确应对之策,并明确地告知大家报警电话,孩子们对于如何安全、妥善地处理和应对紧急情况,有了更为透彻的理解。
  本次课程团队创新地将垃圾分类理念与交通安全意识深度融合,着力构筑青少年助力乡村振兴的"双基工程",让青少年深刻领悟:科学分类垃圾是对乡村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守护,折射出共建宜居家园的责任意识;自觉遵守交规是对乡村生命安全的庄严承诺,彰显着维护公共秩序的文明自觉。展望未来,北斗星筑梦团队将继续深入乡村开展教育帮扶实践活动,开设特色课程、组织文化活动,以知识赋能、文化浸润,全力助力乡村振兴。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助力金融 实践绽放成长
  • 为响应“青鸟计划”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返家乡”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来到山东
  • 08-01
  • 吴侬软语传乡韵 亲子巧语筑心桥
  • 七月,流火的季节点燃青春的热情。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张家港市杨舍镇云盘社区,开启了
  • 08-01
  • 笔墨蓝靛绘童真,非遗传承绽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园里,一场非遗与童真的邂逅正温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者们带着书法、蓝印花布
  • 08-01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