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来四重奏:当“小而美”遇见“大而强”——中国葡萄酒的多元突围样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社会实践河北分队、6名大一大二学生,在河北张家口怀来县完成了一场历时三天的“产区拉片式”调研。从1993年创立、仅有12名固定员工的怀古酒庄,到位列“世界百大葡萄园”的迦南、中法、桑干、马丁,我们带回四组风格迥异却同样鲜活的生存样本,勾勒出中国葡萄酒在行业寒冬中的多元突围路径。
一、“小船”怀古:轻资产+温泉水改写风土
“先接订单后生产,我们用劳动换设备。”怀古酒庄负责人指着一排从大型酒企置换而来的发酵罐说。这座藏在山谷里的老酒庄,用“设备共享”把空罐率从40%压到5%,再以地下温泉水配合“小棚保温”技术,让葡萄藤在零下20℃的怀来冬季实现免埋土越冬,每亩节省人工200小时。西农学生现场测算,其碳排放仅为同规模酒庄的60%。小而美的生存智慧,在订单定制与高校合作间完成闭环——北大校庆酒、东瑞集团定制酒均出自这里。
二、“巨舰”迦南&中法:一条马路隔出“双轨制”
驱车10公里,便来到怀来产区最宽阔的一片砾石台地。路东是迦南酒庄4000亩葡园,128座银色小罐矩阵按微型地块编号;路西是中法庄园法式长廊,法国原株西拉沿波尔多格架攀爬。
“砾石含量每增加1%,单宁细腻度提升0.3个百分点。”迦南技术总监抓起一把砂土向学生演示。这里用LED灯带、光伏屋顶把能耗打下来,发酵皮渣提炼天然酵母,年产葡萄酒却严控在350吨。
一步之遥的中法庄园,则以岩洞酒窖14℃恒温、日均2吨手工粒选、1:1:1新旧桶配比,把损耗率压到3%,做出“波尔多的骨架+怀来的灵魂”。杨同学在报告中写道:“当迦南的陶罐遇见中法的橡木桶,中国葡萄酒的A、B面在此合璧。”
三、“智慧”桑干:从1978到2025的绿色年轮
桑干长城酒庄用一万只空瓶垒起1978纪念墙,也垒起中国葡萄酒的时间刻度。学生们最震撼的是藏在泥土里的“神经末梢”——以色列土壤水势传感器每10分钟回传一次数据,滴灌节水40%,农残合格率100%。“原来课本里的变量灌溉,真的可以听得见涓涓细流。”大一学生张同学在日志里写道。老藤、老酒标、老工艺,在智慧系统里焕发新生:起泡酒二次发酵的转瓶架旁,AI摄像头正在记录每一瓶酒的“睡眠曲线”。
四、“高端”马丁:马瑟兰+抖音的云端突围
“这是中国第一瓶单一马瑟兰吗?”学生们围着马丁酒庄600元/瓶起跳的高端红瓶发问。酿酒师给出肯定答案:紫罗兰、蓝莓、巧克力交织的馥郁香气,让这支酒在国际评分中拿到92分。
更让学生们兴奋的是马丁的“云端计划”——抖音直播单场销售额突破50万元;与北大众筹的卫名酒庄共享股东、共享酒液,边际成本趋近于零。乡村酒庄留不住人?马丁用“技术岗+艺术酒”给出反例:六斤装毕业纪念酒,酒标是名家画作,开瓶即仪式。
“当葡萄酒成为情感载体,乡村就不再是人才终点。”带队队长总结。
五、产业启示:多元路径指向同一春天
四组样本、四种路径,却在三个关键词上形成最大公约数:
技术锚点——温泉水、光伏板、AI滴灌、岩洞恒温,让“风土”被量化、被翻译;
人才接口——从“讲师型”实习岗到“闭眼识土”田间岗,高校与产区完成双向奔赴;
长期主义——怀古30年不扩张、中法20年原株引种、桑干46年老藤守护,时间成为最硬的竞争力。
正如西农实践团在结题报告中所写:“中国葡萄酒的答案不在波尔多,而在怀来的砾石缝里、温泉水里、岩洞深处和抖音直播间。”
调研结束之际,学生们在火山岩铺就的葡萄园中捧起同一串果实——无论“小而美”还是“大而强”,怀来已用四重奏为中国葡萄酒的可持续未来写下注脚:
“多元共生,方可风土长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