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士通国际葡萄酒庄:一瓶“中国马瑟兰”如何惊艳世界?
——从黄金纬度到152项国际大奖的东方传奇
秦皇岛盛夏时节,位于北纬39°葡萄黄金种植带的中国金士通国际葡萄酒庄再次成为焦点:继去年包揽比利时布鲁塞尔、英国IWSC等四项国际金奖后,酒庄明星产品——中国首款单品种马瑟兰干红再获2025年度德国柏林葡萄酒大奖赛金奖,累计国际大奖已升至152项。一瓶东方佳酿,如何在全球葡萄酒版图上写下“中国坐标”?记者近日走进酒庄,探寻其背后的文化、科技与产业密码。
一、“花果之乡”500年传承,1983年酿出中国首瓶干红
酒庄所在的碣石山麓,自明代起便有葡萄种植记载,被誉为“花果之乡”。1983年,中国第一瓶干红葡萄酒在此下线,结束了国内无干型葡萄酒的历史。如今,这片热土在“军转民”企业天士力集团的二次赋能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二、博士后团队“绣花式”酿酒:543个质控点守护每一滴
“我们不是在酿酒,是在做生物艺术品。”金士通技术中心主任、刚刚留法归来的李博士指着监控屏上的实时数据说。酒庄独创“6大环节、71道工序、543项质量控制点”体系,从法国橡木桶陈酿到万级净化车间灌装,每一瓶酒需经1—3年平谱熟化,全程由博士团队领衔的科研小组跟踪。今年新入职的3名985高校硕士毕业生,正轮岗于发酵、调配、检测等关键岗位,为“下一代东方风味”储备人才。
三、马瑟兰:中国葡萄酒的“世界护照”
“它兼具赤霞珠的结构与美乐的果香,却又有独特的紫罗兰与荔枝气息。”国际葡萄酒大师、布鲁塞尔大奖赛评委Jean-MarcNolant在品鉴笔记中写下如此评价。金士通自2006年引种马瑟兰,历时十余年攻关,终在2016年推出中国首款单品种马瑟兰干红。中国葡萄酒首席科学家段长青认为:“这支酒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风土的复杂性,也为中国葡萄酒高端化提供了范本。”
四、90%绿化率的“会呼吸”酒庄:工业+文旅的新样板
漫步酒庄,欧式后现代建筑与《天宫葡萄酒文化壁画群》交相辉映,负氧离子浓度高出市区3倍的空气中飘着淡淡果香。这里不仅是生产车间,更是集种植基地、专家工作站、康养别墅于一体的4A级工业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被《WineTourismChina》评为“最佳酒庄旅行目的地”。
五、人才与市场:从3K月薪到152枚奖牌的逆袭
“当年我们招人,本科生起薪只有3K,现在985硕士年薪15万起仍一岗难求。”人力资源王总监坦言。面对行业“招生冷、就业热”的反差,金士通与石河子大学、中国农大等高校共建“订单班”,今年首批170名毕业生中,近三成选择留在酒庄从事科研或销售。值得注意的是,酒庄海外销售团队已拓展至俄罗斯、新加坡等8国,“国际”二字不再只是名称,而是实打实的全球市场。
“让世界记住中国味道,不仅是商业目标,更是文化使命。”天士力集团董事局主席在颁奖典礼上的致辞,道出了这家“军转民”企业的雄心:以一瓶马瑟兰为媒,讲好中国葡萄酒的当代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