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曲阜尼山草木葱茏,千年圣境浸润着文明的气息。作为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重要力量,来自曲阜师范大学的126名礼仪志愿者中,也有我的参与,在暑假期间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专项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怀揣着对文明交流的热忱,以专业的礼仪服务、饱满的精神风貌,为这场汇聚全球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专家学者的文明对话盛会保驾护航,在实践中书写曲园学子的青春担当,让礼仪之美成为文明交流的亮丽底色。
此次礼仪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紧扣论坛 “文明互鉴・和合共生” 的主题,前期筹备与现场服务环环相扣。在集中培训阶段,我们一同接受了系统培训。专业礼仪导师从站姿、走姿、手势到微笑弧度、眼神交流等细节入手,逐一示范指导。文化学者则深入浅出地讲解尼山文化内涵、世界主要文明礼仪习俗及论坛历史沿革,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方式,让我们在服务中既能展现中华礼仪风采,又能尊重多元文化差异。我在培训日记中写道:“每一个手势的角度、每一次微笑的温度都有讲究,这不仅是服务技能的提升,更是对文明尊重的学习。作为曲阜师大学子,传承儒家文化、传递礼仪之美是我们的责任。”

图为实践队成员参与集体培训。现场工作人员供图
论坛举办期间,礼仪志愿者们分为现场礼仪、现场综合、走读参访等 16 个服务小组,我校学子分布在各个小组中,我所在的现场活动组有 50 名曲园同学。现场活动组的工作繁杂且关键,需要全程把控论坛各类活动的流程节奏、维护现场秩序,并及时应对活动中的突发状况。我们提前两天就进入会场熟悉场地布局,反复核对活动流程表,对每个环节的时间节点、人员站位都进行了精准规划。活动开始后,我们身着融合儒家文化元素的浅蓝色礼仪服装,在会场内各司其职。
面对场外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我们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和灵活应变的能力。有一次,在一场分论坛即将开始前,一位嘉宾因不熟悉会场入口位置而略显焦急,此时距离活动开始仅剩 10 分钟。我微笑询问,并迅速按照指引路线带着嘉宾快步前往入口,并与入口处的志愿者做好交接。看着嘉宾顺利进入会场,我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嘉宾回头对我点头致谢,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服务的价值。

图为实践队成员参与的集体合照。现场工作人员供图
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连续多天的高强度服务、长时间站立带来的体力消耗、活动流程临时调整的压力,都考验着我们的耐力与应变能力。但大家相互支持、默契配合,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成长。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为论坛的成功举办贡献了曲园青春力量,更让我校参与的大学生志愿者在文明对话的舞台上收获了宝贵的成长经验。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一笔珍贵的财富,激励我在未来继续依托曲阜师范大学的平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文明交流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锌梦未来社会实践队成员合影。赵英乐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