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暑假社会实践||匠心塑泥韵,传非遗之声

    2025-07-27    阅读:
    来源:大学生网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智慧结晶。为弘扬非遗文化,增强公众对传统手工艺的认知与热爱,近日,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工学院“匠心塑泥韵,传非遗之声”实践团前往镇江市西津渡太平泥叫叫传承点,在传承点开展非遗文化体验活动。本次社会实践通过沉浸式体验、传承人周宝康老师讲解和互动交流,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太平泥叫叫的独特魅力,为更好推动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

太平泥叫叫——泥土中的千年童趣
       太平泥叫叫,又称“泥哨”“泥咕咕”,是一种流传于镇江地区的传统泥塑玩具,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它以本地特有的黄泥为原料,经捏塑、阴干、烧制、彩绘等工序制作而成,造型多为动物、人物或吉祥图案,不仅栩栩如生,还能吹奏出清脆悦耳的哨音。 2007年,太平泥叫叫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镇江民间艺术的瑰宝,它不仅是旧时孩童的玩具,更承载着农耕时代的民俗记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审美。如今,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传统泥塑技艺面临传承困境,而本次活动正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喜爱并参与非遗保护,让这一古老技艺焕发新生。

沉浸式体验非遗技艺
        在西津渡太平泥叫叫传承点非遗传承人周宝康老师的指导下,为团队成员讲解泥叫叫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及制作技巧,团队成员亲手体验捏塑泥叫叫的乐趣,此次社会实践周宝康老师提供专用陶泥及工具,从揉泥、塑形到调烧制,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与创意。无论是憨态可掬的小动物,还是寓意吉祥的传统纹样,都能在指尖诞生,让每位体验者感受“手作”的成就感。

守护非遗,让传统技艺“活”起来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传统手工艺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太平泥叫叫作为一项濒危非遗项目,其传承不仅依赖技艺的延续,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参与。 
        此次团队成员表示:“非遗保护不是简单的‘博物馆式’保存,而是要让传统技艺走进生活,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了解、喜爱并传承。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来更好地宣传,激发公众的文化自觉,共同守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 同时,团队成员将持续深入更多非遗,结合当地的文化底蕴和资源禀赋,定制个性化的艺术传承方案,用非遗文物之力唤醒更多非遗的文化活力,助力它们实现从“颜值”到“内涵”的全面提升,在非遗文化传承的道路上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助力金融 实践绽放成长
  • 为响应“青鸟计划”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返家乡”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来到山东
  • 08-01
  • 吴侬软语传乡韵 亲子巧语筑心桥
  • 七月,流火的季节点燃青春的热情。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张家港市杨舍镇云盘社区,开启了
  • 08-01
  • 笔墨蓝靛绘童真,非遗传承绽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园里,一场非遗与童真的邂逅正温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者们带着书法、蓝印花布
  • 08-01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