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触摸井冈山脉动,续写中国化新篇

    2025-07-27    阅读: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2025年7月,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踏上井冈山这片红色热土。在大井朱毛旧居的弹孔残墙前,在荆竹山雷打石的纪律宣言地,在坝上村李筱甫同志后人讲述的银元稻谷故事中,青年学子们以沉浸式实践触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脉动,探寻毛泽东思想从星火到燎原的实践初心

井冈山斗争的理论奠基

        井冈山的战略地位源自于毛泽东同志立足中国国情,深入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和革命形势的基础所做出的关键抉择,这也成为实践团在专题课堂中深入理解“工农武装割据”创见的历史起点。1927年秋收起义后,面对敌强我弱形势,毛泽东放弃攻打大城市,引兵井冈建立首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这一抉择源自对中国阶级状况的深刻洞察,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作中升华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队员们急行军于荆棘小径时,切身感受到当年红军依靠群众开辟生存空间的艰辛,这正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鲜活注脚。

实践队员在进行专题课堂学习 崔科凡 摄

新型政党的本质彰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在于塑造人民政党的政治本色。在荆竹山雷打石前,毛泽东宣布“不拿群众一个红薯”的三大纪律,划清了红军与旧军队的界限,这一精神在坝上村李筱甫同志的事迹中得到呼应。1928年,他将家中白马、650块银元、20担菜籽、36担稻谷无偿支援红军,只因坚信“红军是为老百姓打天下”。实践团成员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安2301班张茜在制定队内纪律时感慨:“纪律的真谛是尊重人民,这是赢得民心的根基。”
实践队员在雷打石前学习纪律精神 崔科凡 摄
        小井红军医院张子清师长让盐牺牲、曾志同志寄养亲子的故事,更昭示了“革命利益高于一切”的信仰自觉。这种融入血脉的人民立场,成为《毛泽东选集》中“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源头活水。

基因传承的时代绽放

        井冈山精神在新时代实践中焕发生机。实践团参与“红军的一天”活动:急行军搜寻哨点、辨识草药,在土灶烟火中协作制作红军餐。文法学院社会学2302班叶雅萍感叹:“‘军民鱼水情’藏在柴米油盐的协作里。”今日坝上村的厕所改造、稻田养鸭生态模式,延续着李筱甫同志“物资用在刀刃上”的务实作风。
        红色家风课上,赵杰将军之女赵进军老师展示弟弟赵建军烈士“必须走你们走过的路”的绝笔,曾志同志之孙石金龙老师含泪追忆奶奶舍子革命的选择。本科生院2023级张之洞班尤淇在日记中写道:“革命先烈的铿锵誓言与实事求是的求真传统,共同铸就了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精神。”从雷打石纪律到中央八项规定,形式在变,但“权为民所用”的初心始终不移。

实践队员在进行红色家风课堂学习 吴丹洋 摄

青春续写中国化新篇

        当实践团成员们在大井“感情树”下仰望其被战火焚烧后依旧顽强重生的虬枝新叶,在毛泽东同志曾静坐深思的“读书石”前体悟“读无字之书”的深邃智慧,井冈山早已不再只是一段封存的历史。这座山的每一寸红土,每一处遗迹,都在无声诉说着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生命力,正在于其与具体国情、人民实践的血肉相连。这种联系并非僵化教条,而是由无数先驱在荆棘丛生的险境中,以“实事求是”为斧,以“人民至上”为炬,筚路蓝缕,以顽强意志所开辟出的一条光明之路。
        这段寻根之旅的回响,已然深深烙印在青年学子们心中。雷打石上朴素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所蕴含的规则意识和集体精神,如同明灯,指引着他们在求学之路上将始终坚守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正如实践团成员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安2303班周嘉欣所言:“井冈山的烽火教会我们,最伟大的创新往往诞生于最艰苦的实践土壤。我们的‘实验田’,就是祖国广袤的土地和人民的餐桌。我们要像当年红军依靠群众一样,将科研的根系深扎在祖国需求和民生关切之中,让科技创新的果实真正造福于人民。”

实践队员模仿胜利瞭望 尤淇 摄
        井冈山,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伟力的精神坐标,其揭示的不仅是如何建立人民政权的革命思想,更是如何永葆一个先进政党初心使命的永恒课题。从雷打石铁一般的纪律到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步伐,从“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抉择到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自觉,其中的内核一脉相承,那就是时刻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始终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今日的青年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触摸着历史的脉动,呼吸着时代的空气。井冈山的红土所传递的,正是这份穿越时空的担当与信念,当青春的力量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磅礴实践相结合,当红色的基因融入新时代科技报国、强农兴农的创新血脉,青春的星辰大海,必能在不懈奋斗中书写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崭新篇章,让真理的光芒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永远熠熠生辉。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助力金融 实践绽放成长
  • 为响应“青鸟计划”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返家乡”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来到山东
  • 08-01
  • 吴侬软语传乡韵 亲子巧语筑心桥
  • 七月,流火的季节点燃青春的热情。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张家港市杨舍镇云盘社区,开启了
  • 08-01
  • 笔墨蓝靛绘童真,非遗传承绽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园里,一场非遗与童真的邂逅正温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者们带着书法、蓝印花布
  • 08-01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