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井冈山火种燃新梦,现代化征程铸辉煌

    2025-07-27    阅读: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七月的井冈山,苍松翠柏涛声阵阵,仿佛历史的回响穿越时空。2025年7月,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赴井冈山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年轻学子们,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信仰的追寻,踏上了这片被革命热血浸染的红色热土。他们并非历史的旁观者,而是新时代的参与者和传承者,通过“现场教学”与“实践体验”,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初心对话与精神淬炼。

青春脚步丈量信仰高地

        在坝上村的老屋里,队员们遇见了革命先烈李筱甫同志之孙李祖芳老师,他用颤抖的双手抚过泛黄的照片,将一段尘封却闪耀的往事娓娓道来:“1928年毛委员在村里养伤,我祖父李筱甫主动悉心照料,还捐出一匹白马、650块银元、20担菜籽和36担稻谷,亲自送到步云山工农革命军的练兵场。”李老摩挲着照片边缘轻叹:“那时日子紧巴,但祖父总念叨:‘红军给咱老百姓打天下,勒紧裤腰带也要撑住!’”
        实践队员们围在李老身旁,历史的温度透过质朴的讲述直抵心灵。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安2301班张茜感慨:“李筱甫同志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每一枚银元、每一担稻谷,看似平凡,却承载着革命信仰的千斤重量。”革命时期的李筱甫倾尽家财支援红军,这份无私奉献的背后,是他对“红军是为老百姓打天下”这一信念的坚定秉持。这一事迹也生动诠释了井冈山时期军民鱼水情深的深厚内涵,成为那段历史中极具代表性的缩影。

李祖芳老师在为实践队员讲述红色故事 崔科凡 摄

井冈山道路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根基

        井冈山,这座革命的山、战斗的山、英雄的山、光荣的山,其伟大意义不仅在于是地理上的战略要地,更在于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实践源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举之地,其探索的经验与升华的精神,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最坚实的精神根基。
        实践团在专题课堂上深刻理解了“历史选择了井冈山”的必然逻辑。1927年秋收起义后,面对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毛泽东同志审时度势,放弃攻打大城市,转兵井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这一抉择源于对中国社会阶级状况和革命形势的深刻洞察,有力回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悲观论调,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实践团成员在“红军的一天”急行军体验中跋涉于荆棘小径,搜寻哨点、辨识草药,仿佛触摸到了当年红军依靠群众、在崇山峻岭间开辟生存发展空间的艰辛历程。这绝非革命年代的权宜之计,其蕴含的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精神内核,正是如今能够成功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摆脱西方模式路径依赖的关键所在。

实践队员在进行专题课堂学习 崔科凡 摄
        荆竹山雷打石,是党的纪律精神最鲜明的象征地标。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站在这里,向秋收起义部队宣布了“三大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这看似朴素的举动,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真正划清了新型人民军队与一切旧军队的本质区别,确保了“人民军队为人民”政治本色。实践团成员在此处结合自身实践制定了队内“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文法学院社会学2302班叶雅萍感慨道:“当年,‘三大纪律’让红军赢得了民心,成为革命胜利的重要保障。如今我们制定纪律的过程,不仅是对革命传统的呼应,更是对井冈山精神中‘严明纪律、军民一心'核心内涵的切身体悟与践行。”

实践队员在雷打石前学习纪律精神 崔科凡 摄
        这种源于实践的严明纪律和组织原则,确保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铸就了人民军队的灵魂。它深刻启示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确保权力真正用于服务人民。

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生动实践

        井冈山精神并非尘封的历史,而是滋养当下的源头活水。行走在今日坝上村,实践队员们见证了井冈山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续写。厕所改造带来整洁环境,饮水工程保障民生安全,稻田养鸭推动绿色发展,“红军的一天”项目助力乡村振兴。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正如本科生院2023级张之洞班尤淇所言:“革命先辈用鲜血铺就的道路,正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坝上村的蜕变,是新时代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推动共同富裕的缩影,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在红色家风课上,曾志同志之孙石金龙老师含泪讲述奶奶为革命转移忍痛寄养亲生骨肉的故事;赵杰将军之女赵进军老师展示弟弟赵建军烈士“必须走你们走过的路,到部队中去锻炼”的绝笔,并强调父亲“家风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的谆谆教诲,这些故事震撼了实践队员们的心灵。文法学院社会学2303周佳怡说道:“‘对党忠诚’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每一个革命家庭用一生去书写的时代答卷。”正是这种将个人命运与革命事业、国家前途紧密相连的忠诚与信仰,激励着一代代青年树立远大理想、担当时代使命。

井冈山精神照亮现代化征程

        井冈山的烽火硝烟虽已远去,革命先烈在此开创的实践与升华的理论,早已融入历史与时代的不朽篇章,成为指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航程的灯塔。华中农业大学的青年学子们,在这片红土圣地,通过沉浸式的寻访、体验与思考,触摸到了这思想灯塔最坚实的基石和最炽热的温度。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条道路的探索与成功,深深植根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其精神源头正可追溯至井冈山时期对符合国情道路的独立探索、对人民立场的坚定恪守、对严明纪律的高度自觉、对艰苦奋斗的顽强坚持。从井冈山出发,到今日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不变的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根本遵循,是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价值追求。
        实践团的井冈山之行,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更是一份责任的接力。他们将带着红土地的深情与嘱托,在科技的田野里耕耘,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奉献,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挺膺担当,让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丽实践中,不断续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新的辉煌篇章。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助力金融 实践绽放成长
  • 为响应“青鸟计划”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返家乡”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来到山东
  • 08-01
  • 吴侬软语传乡韵 亲子巧语筑心桥
  • 七月,流火的季节点燃青春的热情。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张家港市杨舍镇云盘社区,开启了
  • 08-01
  • 笔墨蓝靛绘童真,非遗传承绽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园里,一场非遗与童真的邂逅正温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者们带着书法、蓝印花布
  • 08-01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