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福建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砼筑畲海 震守古卫兴”实践团实地探访了被誉为“明代四大古卫城”之一的镇海卫古城,全身心投入到古建筑检测和保护工作中,为古城古建筑的“健康”保驾护航。

实践团对当地建筑开展了全面的强度、裂缝及变形检测,此次检测配备了水准仪、全站仪等专业设备。研究生带着本科生,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检测保护工作。天空飘着小雨,实践团成员反复调试操作水准仪,确保获取建筑各部位的高程数据精确无误。岩土器械的运用更是细致入微,团队成员小心翼翼地采集古建筑周边岩土样本,为分析建筑基础稳定性提供依据。通过这些专业设备的检测,全面掌握了建筑的强度状况、裂缝分布及变形程度。

在对村庄中古建筑、自建房等古建筑物的主体结构进行评估和分类工作中,实践团成员们穿梭在古城的街巷里。他们仔细观察建筑的梁、柱、墙体等主体结构,结合前期检测数据,从建筑年代、结构类型、损坏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研究生凭借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带领本科生对建筑进行科学分类,明确哪些建筑需要紧急修缮,哪些建筑需进行日常维护,为后续保护工作的开展理清了思路。
此外,实践团还利用BIM软件为古建筑构建实景三维模型,对古建筑进行全方位扫描,收集建筑的外观、内部结构等详细信息。回到临时工作点后,大家立刻投入到模型构建中,本科生负责整理扫描数据,研究生则专注于模型的搭建与优化。通过BIM软件构建的实景三维模型,生动直观地可视化呈现出古建筑的概貌以及周边土地利用现状,为古城的整体保护规划提供了清晰的可视化参考。



镇海卫古城的古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福建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砼筑畲海 震守古卫兴”实践团此次开展检测和保护工作,不仅是一次专业实践的历练,更是践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担当。他们用专业的仪器、严谨的态度,为镇海卫古城古建筑的保护贡献着青春力量,让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得以更好地传承下去。
此外,实践团在畲乡党校开展“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实践团成员、村干部等参加。实践团成员念泽宏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用的技巧,结合视频和PPT资料,系统讲解防灾减灾要点,让大家对可能面临的灾害有更清晰的认识。实践团成员表示,将持续开展防灾减灾安全调研,组建农村防灾避险能力培训力量,为乡村地区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