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学院”普传宁夏 语筑心桥”实践团赴固原博物馆参观学习

    2025-07-28    阅读:
    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以语为媒传文脉,以声为桥续华章
  以语言传承文明,用普通话传播文化。7月23日,“普传宁夏,语筑心桥”社会实践团走进宁夏固原博物馆,创新结合文物鉴赏与语言推广,在探访历史文脉中传递普通话的时代价值,于文化传播一线践行青年使命担当,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对话文明,让历史之声通过普通话传扬
  活动伊始,负责人张思瑞即向成员强调“全程使用普通话交流”的纪律,并阐明宗旨:“在历史殿堂里,用普通话对话文明,要让每次交流成为推普实践。”团队随后抵达固原博物馆。
  在承载千年记忆的馆前,石刻纹饰诉说着岁月厚重。进入固原博物馆后,讲解员以流利的普通话讲解引领成员穿梭于“新石器时代—商周—秦汉—隋唐—明清”的历史长廊。面对“波斯银币传入路线”“北魏佛像艺术融合”等专业提问,成员们积极参与问答互动。成员们坦言:“如果用方言提问或回应,大家可能会因语言不通而影响理解。但是普通话却能让我们和讲解员以及来自各地的游客都能随时交流心得,这种无障碍沟通太重要了。”

  图为“普传宁夏,语筑心桥”实践团成员参观固原博物馆。张思瑞摄

  “丝路遗珍”展厅内,唐代骆驼俑驮载的丝绸、香料与乐器景象,再现了“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景。张思瑞不禁感慨道:“古丝绸之路的繁荣,离不开文明间的交流互鉴。今天的‘新丝绸之路’,更需要普通话搭建沟通的桥梁。”推广普通话,不仅是语言的规范,更是对“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丝路精神的当代传承。
走出场馆,让普通话之花绽放在市井之间
  下午,实践团分组深入博物馆周边公园、广场及商业街开展推普宣传。佩戴统一“语筑心桥”标识的成员,向游客与居民发放精心制作的宣传手册。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当地居民发放推普宣传手册。张思瑞摄

  文化广场上,成员们主动向摊主、游客讲解普通话的实用价值。面对一位顾虑“年纪大了学不会”的阿姨,成员夏子赢巧妙地结合生活举例:“您看,外地游客问‘博物馆怎么走’,您用普通话指路,他们一听就懂,这不就是很实用的技能吗?”通俗的解释让阿姨露出笑容:“这普通话挺简单的,还能帮到别人,挺好嘞。”
满载而归,让语言之桥连接历史与未来
  傍晚,实践团成员在博物馆门口集结分享感悟。有成员深有感触:“今天最大的体会是,普通话能让历史‘活’起来——当我们用统一的语言讨论文物时,不同的观点能碰撞出更精彩的火花。”张思瑞对活动进行总结:“我们在博物馆里读懂了‘固原何以重要’,在市井间明白了‘推普为何必要’。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固原,需要用规范的语言向更多人讲述它的故事;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奋进的宁夏,更需要普通话来搭建向外沟通的桥梁。”她鼓励成员们在后续实践中继续探索“文化传承+语言推广”实践模式,让普通话真正成为“连接古今、贯通城乡”的纽带。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固原博物馆合影。张思瑞摄

  实践团成员满载收获踏上归程,“语筑心桥”信念更坚。此次活动不仅深化了成员对固原厚重历史文化的认知,更生动印证:普通话是解读文明的“钥匙”,促进交流的“纽带”,助力发展的“引擎”。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助力金融 实践绽放成长
  • 为响应“青鸟计划”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返家乡”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来到山东
  • 08-01
  • 吴侬软语传乡韵 亲子巧语筑心桥
  • 七月,流火的季节点燃青春的热情。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张家港市杨舍镇云盘社区,开启了
  • 08-01
  • 笔墨蓝靛绘童真,非遗传承绽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园里,一场非遗与童真的邂逅正温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者们带着书法、蓝印花布
  • 08-01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