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正日益成为激活乡村内生动力、赋能乡村振兴的关键引擎。为深入了解这一创新模式在基层的实践样态与实施成效,7月25日,安徽大学经济学院驿“路”繁花社会实践小分队一行7人专程奔赴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南溪镇,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研等多种形式,围绕当地正在积极探索的交旅融合具体路径展开系统性深入调研,旨在全面挖掘和深度剖析交通基础设施升级与旅游资源开发如何协同发力、共同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活力的鲜活案例与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图1:团队到达六安市金寨县
与镇政府座谈:解析交旅融合思路 抵达南溪镇政府后驿“路”繁花小分队带着提前备好的调研问卷,与负责交旅融合工作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对接。交流过程中,工作人员不仅详细解答了问卷上的各项问题,还主动分享了大量鲜活的工作案例和实践经验。
在探讨社区(村)党建与治理体系时,工作人员生动描述了基层党组织如何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他们举例说明,在推进交旅融合过程中,党员干部总是冲锋在前,无论是协调土地征用还是调解群众矛盾方面,都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执行力。特别是在旅游资源整合和交通设施建设中,党员带头示范的作用尤为突出。
谈到交通与旅游资源衔接的具体实践,工作人员既肯定了当前取得的成效,也坦诚地分析了面临的挑战。他们介绍说,通过优化公交线路,确实让更多游客能够便捷地到达各个景点,但山区特殊的地形条件也给交通运营带来了压力。如何让站点设置更合理、车辆调度更科学,是他们正在努力解决的问题。
在交流数字化治理时,工作人员展示了他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效能的探索。从最初简单的信息发布,到现在能够实现游客反馈的实时收集和处理,数字化手段正在让交旅融合工作变得更加精准高效。不过他们也提到,要让这些新技术真正惠及每一位村民和游客,还需要克服不少实际困难。

图2:团队成员采访镇政府工作人员
用镜头记录:留存交旅融合实景 调研中,团队以影像留存南溪镇交旅融合的生动场景,聚焦访谈现场的交流瞬间。公交站台上,路线图清晰铺展,勾勒出交通串联旅游资源的“脉络”;乡间道路旁,公交车穿梭于山水间,车身与自然景致相融,成为“交通赋能旅游”的移动注脚。这些影像,从政策交流、设施布局到场景呈现,多维度定格了交旅融合实践,并为后续研究积累直观素材。

图3:南溪镇交通综合服务站

图4:南溪镇交通服务站内部图
从实践中洞察:找准乡村发展方向 此次调研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南溪镇的交旅融合实践不是简单的资源叠加,而是通过系统谋划实现了“1+1>2”的协同效应。交通网络如同血脉,将分散的旅游资源串联成有机整体;旅游发展则像引擎,为交通设施注入新的活力。
在实地走访中,驿“路”繁花的队员们看到,一条条改造升级的农村公路不仅方便了群众出行,更成为展示乡村风貌的景观廊道;一个个精心打造的公交站点不仅提供乘车服务,还兼具旅游咨询、特产销售等多重功能。这种创新性的融合发展,正在为南溪镇的乡村振兴开辟新的路径。
实践感悟:交旅融合的基层意义 这种融合发展的模式,既切实回应了游客“行途中能赏景、赏景时可停歇”的实际需求,也让当地村民不用背井离乡,在自家门口就拓宽了增收渠道。更重要的是,通过持续推进环境整治和服务品质提升,乡村的整体面貌正悄然发生着喜人的变化,人文气息与乡土韵味愈发浓厚。
这是一个生动的启示:乡村振兴从来不需要那些听起来响亮却落不了地的口号,真正需要的是这样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抓手,是这种既能守护好绿水青山的生态本底,又能传承好乡愁记忆的文化根脉,更能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发展思路。南溪镇的探索实践,为其他条件相似的地区寻找乡村发展的新路子,提供了一套可以学习借鉴、能够推广复制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