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古老的东方智慧遇见现代科技的脉动,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7月7日,“e”路童行志愿服务团走进青田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交融古今智慧,启迪创新未来”主题实践活动。志愿者们匠心独运,以Scratch、Mind+等趣味编程为桥梁,将折扇、民族风情、窗花、传统节日、串珠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巧妙融入互动课程,为社区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融汇科技与人文的创意盛宴,在动手实践中点燃了他们对传统与未来的双重热情。
一、编程舞折扇,妙笔绘丹青
活动伊始,折扇的魅力在指尖与代码间流转。志愿者首先引领孩子们回溯折扇的起源与发展,感受其承载的文人雅趣。随后,孩子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通过简单的Scratch编程,让虚拟的扇面在屏幕上灵动开合。好奇心被激发,“如何让扇子转得更快?画出更复杂的图案?”孩子们踊跃提问。志愿者深入浅出地解析代码逻辑,引导孩子们逐步提升编程难度。最后环节,孩子们将数字世界的创意带回现实,亲手在洁白的扇面上挥洒色彩,绘制出独一无二的童真画卷,实现了从虚拟代码到实体艺术的跨越
二、数字织彩衣,巧手塑民族
五十六个民族的风采在新疆小伙阿力木江的故事中生动呈现。孩子们通过视频和讲解,领略了新疆馕饼的香气、花帽的绚丽以及独特的训鹰文化。紧接着,Mind+编程平台成为孩子们感受民族服饰的新工具。他们动手设计简单的程序,模拟制作具有民族特色的虚拟衣物。意犹未尽之时,志愿者提供了彩泥,鼓励孩子们亲手捏制象征五十六个民族团结的泥人。数字的精准与手工的温度交织,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民族文化的多样与和谐。
三、巧剪映智慧,对称出奇趣
窗花课堂充满了猜谜的乐趣与剪刀的韵律。一个关于窗花的谜语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兴趣。志愿者随后介绍了剪纸艺术的悠久历史、不同流派以及实用价值与基本技法。动手环节,孩子们在指导下,运用剪刀、彩纸和铅笔,小心翼翼地折叠、描绘、剪刻。不一会儿,精美的传统窗花在手中绽放。更让孩子们兴奋的是,利用对称原理和预先准备的底稿,一只只活灵活现的“剪纸小恐龙”也成功诞生,古老的技艺焕发出童趣的生机。
四、编程溯佳节,扭扭庆团圆
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志愿者向孩子们娓娓道来节日的由来、习俗及其传承至今的意义,并引导孩子们思考作为新时代少年该如何传承。知识学习后,科技赋能登场。孩子们学习了如何使用编程语言设计一个有趣的“传统节日知识抢答器”,在互动游戏中巩固所学。活动尾声,色彩缤纷的扭扭棒在孩子们手中弯折缠绕,化作一盏盏充满节日氛围的小灯笼,将团圆喜庆的寓意具象化。
五、代码串珠韵,巧思寓深意
志愿者聚焦于历史悠久的串珠艺术。孩子们了解了串珠的起源与发展后,志愿者展示了一段精彩的“串珠编程”:屏幕上不同颜色的小球,依照程序设定,精准、间断地“穿”过一根虚拟的红线。孩子们在指导下,学习解读和设计实现这一效果的代码块,理解逻辑如何驱动“虚拟串珠”。随后,实践从屏幕转向指尖,孩子们用20颗色彩斑斓的小珠子和弹性细绳,全神贯注地制作属于自己的个性手环。活动最后,志愿者讲述了串珠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让孩子们领悟到,手中的小小手环,串联的不仅是珠子,更是历史、文化与美好的祈愿。
六、代码启新赛,巧手折灵兔
经典寓言《龟兔赛跑》在编程世界中焕发新生。志愿者首先生动地讲述了故事背景与角色设定,并引导孩子们思考其中蕴含的“持之以恒”与“戒骄戒躁”的深刻寓意。随后,活动进入科技环节,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学习使用Scratch等工具,动手设计一个简单的龟兔赛跑互动小游戏。他们设置角色、编写运动逻辑、添加起点终点,兴趣盎然。编程意犹未尽,巧手再续篇章。孩子们又拿起彩纸,在志愿者指导下,一步步折叠、翻压,一只只形态各异的“编程小兔”在孩子们手中诞生,将故事与科技、手工完美结合。
七、糖浆绘迷宫,巧塑祈福袋
甜蜜的糖画艺术开启了新的探索。志愿者向孩子们介绍了糖画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悠久历史、地域特色、传承现状,并分享了许多关于糖画的趣味故事,让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紧接着,科技为糖画注入新活力。孩子们利用编程工具,设计并制作了一个以“糖画”为主题的趣味迷宫游戏,模拟糖浆流动的路径。当虚拟迷宫挑战成功后,孩子们的热情转向了更具触感的创作——使用彩色粘土,精心捏制出内含“甜蜜祝福”的小兔子造型福袋。从屏幕上的糖线迷宫到掌中的粘土福袋,传统技艺在数字与手工的碰撞中焕发新彩。
BAG、光影承古韵,巧折民族情
志愿者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引入皮影角色,并借助视频资料,向孩子们展示了皮影戏的起源、发展和艺术魅力,阐释了其作为“电影始祖”的文化意义。接着,互动体验升级。孩子们在电脑上体验了一个动态交互式的“皮影戏小游戏”,通过拖拽、点击控制皮影人物动作,感受光影变幻的奇妙,志愿者同步解析了实现动态效果的代码原理。最后,活动达到沉浸式高潮。志愿者搬出精美的皮影戏木箱和各式皮影人物,孩子们亲手操作皮影杆,在幕布后演绎小故事,零距离体验了这门古老艺术的独特魅力。
十、探秘丝网印,科技焕古韵
服务团走进青田社区,带来“探秘丝网印刷,体验科技魅力”环节。志愿者先以趣味故事追溯秦汉夹缬到宋代彩印的千年演变;继而用国产Mind+编程实时模拟油墨透网成图,把抽象代码变成看得见的“印刷机”;最后孩子们亲自动手,刮板起落间,一幅幅自创图案跃然纸上,在油墨清香与笑声中完成传统技艺与数字创新的双重启蒙。
未来,“e”路童行志愿服务团将继续深耕社区,开发更多寓教于乐、启迪智慧的精品课程,致力于为孩子们播撒创新的种子,涵养文化的自信,助力他们成长为兼具深厚人文底蕴与卓越科技素养的新时代栋梁。此次青田社区之行,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架起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创新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