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引导特殊青少年了解国家科技发展历程,感受科学家们的崇高精神,近日,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全心全益”赴芜湖市特殊教育学校本科生志愿服务团队在芜湖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了“了不起的科学家爷爷们”系列志愿宣讲活动,14位智力障碍青少年参与其中。团队通过讲述科学家故事、解读科学发明、组织实践活动等形式,让“两弹一星”精神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以趣启智:用直观体验叩开科学之门
团队成员以“科学家是什么样的?”“他们有哪些伟大发明?”等问题导入,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语言,引导学生们思考。当“导弹”“氢弹”等关键词从孩子们口中说出时,团队成员顺势展示了相关图片,让抽象的科学发明变得具象可感。

学生思考科学家的发明(安徽师范大学孙爽提供)
以情化人:在故事里传递精神力量
宣讲中,团队成员重点讲述了钱学森、邓稼先两位科学家的故事。钱学森爷爷放弃国外优渥条件,毅然回国投身火箭研究,在沙漠中克服艰苦环境,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基;邓稼先爷爷隐姓埋名多年,在简陋的帐篷里、没有先进电脑的条件下,坚持氢弹研发,用生命守护国家安全。
“他们住帐篷、吃不好,却从没放弃过!”团队成员用通俗的语言,将科学家们在艰苦环境中的坚守娓娓道来,孩子们睁大眼睛,认真聆听着这些“了不起的爷爷”的故事。

团队成员讲述钱学森爷爷的故事(安徽师范大学孙爽提供)
为让孩子们更深刻理解科学家精神,团队成员从“爱国心”“不怕困难”“互相帮助”三个维度展开讲解。“他们爱中国就像爱妈妈一样,为了让国家更强大,再难也不退缩”“没有好设备,就一起想办法,一次又一次地试”……简单的话语,勾勒出科学家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内核。
团队还分享了《钱学森的“星星”》《邓稼先的“种子”》两首诗歌,“钱爷爷的笔,不画云霞,专写长空万里银色的回答”“大漠深处埋火种,算珠拨亮北斗星”,诗意的语言让孩子们在韵律中感受科学发明背后的坚守与热爱。
以行践知:用画笔定格心中的科学梦
活动最后,团队以“画出你心中的导弹和氢弹”为主题,组织孩子们动手创作。成员们耐心指导,鼓励大家用画笔表达对科学发明的想象。有的孩子画下带着“星星”的导弹,有的孩子用彩色笔画出“蘑菇云”,虽然笔触稚嫩,却充满了对科学家的敬佩和对国家的热爱。

团队成员指导学生绘制心中的导弹(安徽师范大学孙爽提供)
此次系列宣讲活动,通过“听、说、画”相结合的方式,让特殊青少年在轻松的氛围中走近“两弹一星”历史。孩子们不仅认识了了不起的科学家爷爷,更在心中播下了爱国、坚韧、协作的种子。正如团队成员所说:“每一份微小的认知,都可能成长为追逐理想的力量。我们希望用这样的活动,让‘两弹一星’精神照亮他们的成长之路,让爱国的种子在心中慢慢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