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盛夏热土
循着红色足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吉林农业大学16名青年学子
以脚步丈量吉林大地
在红色印记中铸牢信仰
在金色产业中探寻振兴
在绿色沃野中感悟生态
他们以“自找苦吃”的躬身实践
体悟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殷嘱托
让青春在黑土地上绽放强农兴农的担当之光!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的号召,7月20至7月23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联合吉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菌物学院共同开展“跟着总书记脚步看吉林”专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两校师生携手同行,以实际行动探寻吉林省的发展脉络,从“红色铸魂、金色赋能、绿色筑梦”三个维度开展实地考察,此次联合实践活动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实践。
活动启动仪式在吉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菌物学院举行,吉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菌物学院副院长陈长卿致欢迎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团委副书记马俊凯、两校带队教师、实践团成员参加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两校老师为实践队授旗,并勉励实践团以躬身之姿体悟时代脉搏,以青春之我挺膺担当,为中国式现代化吉林新篇注入澎湃动能。
启动仪式为实践团队授旗 纪令军 供图
红色铸魂:循革命足迹,砺青春壮志
实践团抵达伪满皇宫博物院,在这座承载着东北人民屈辱历史的建筑群中,团队成员通过大量文物史料,深入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策划伪满洲国、实施殖民统治的罪恶行径。一张张斑驳照片、一幕幕复原场景,将那段浸透血泪的苦难抗争史凝铸成深刻烙印。
继伪满皇宫探寻脚步后,实践团走入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关键节点,团队成员参观馆藏珍贵文物和文献资料,思考历史背后的深刻意义,加强对中国革命的理解和认识,坚定理想信念。
为了解红色历史文化,实践团沿着新民大街一路探寻,实践团成员来到伪满洲国“八大部”旧址,这里作为历史的见证者,让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当年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与压迫,同时也启迪着后人铭记历史、勇于抗争。
随后,实践团来到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作为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地标,博物馆将百年建筑改造与科技赋能相结合,从殖民伤痕到文化新生,生动诠释了长春“一条街、一座城、一群人”的精神内核。
实践团在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进行学习交流 纪令军 供图
金色赋能:探振兴足迹,践青年担当
实践团成员参观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菌菜基地,由贾传文老师为实践团介绍研究所的先进科研设备、科研成果,同时对菌菜基地的生产菌类车间进行讲解,将菌物生长多样化与工厂化生产有机结合,充分诠释”小木耳大产业“的理念。
随后,实践团来到农博园的现代菌物示范区,由吉林净月灵芝科技小院负责人,福芝道(吉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段秀莲为两校团队成员介绍菌类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示范区通过智能温室和先进技术的应用,实现了食用菌的高效种植和四季生产,同时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新路径。在李玉院士团队的指导下,该示范区不仅展示了现代农业科技的魅力,也为菌物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这些先进农业技术与成果,正是吉林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生动写照,让两校师生深刻感受到科技为农业赋能的强大力量。
在梨树县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践团成员看到了各类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感受到了农业机械化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解放劳动力的重要作用。合作社负责人还分享了他们在组织运营、服务农民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让成员们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参观调研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 纪令军 供图
实践团来到了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专家为队员们详细介绍了玉米种植的新技术、新模式,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管理实现高产高效、绿色环保。团队成员深入了解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实践团与香港民青局内地专题实习计划团成员共同参观百万亩良田示范区 纪令军 供图
在四平现代农业科学院(吉林梨树黑土地学院),农艺师郭秋霞带领实践团参观了中国黑土地博物馆。通过讲解,团队成员深刻地意识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重要指示精神的重任,学习好、利用好保护性耕作方式“梨树模式”,为农业绿色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绿色筑梦:观山水丹青,悟“两山”真谛
两校师生在校园里,漫步在阳光与微风下,感受着“明德崇智厚朴笃行”的校训精神。在梅花鹿养殖基地,两校师生与梅花鹿悠然互动。众人沿着湖畔前行,湖中的荷花与小路上的师生们相互映衬,交织成一幅轻松惬意的画面。
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践团来到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这里四周森林环抱,绿意葱茏,潭水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金色光芒。两校师生一同感受着净月潭丰富的生态资源,深刻领会到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用青春力量为生态教育注入新活力。
活动期间,实践团在梨树百万亩良田示范区玉米田释放赤眼蜂,对农业害虫进行生物防治,帮助农民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保护土壤和水源。
利用赤眼蜂对农业害虫进行生物防治 纪令军 供图
实践终有期,担当无止境
当西农与吉农的旗帜在吉林大地交相辉映
新时代农科青年已接过历史的接力棒
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道路
以科技之力守护大国粮仓
以创新之火点燃乡村未来
让我们牢记总书记“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的嘱托
将吉林之行的收获化作强农兴农的星火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田野上
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