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美育之花绽乡村 特色课堂绘童真——“美育浸润计划”暑期支教精彩不停歇

    2025-07-29    阅读:
    来源:美育浸润计划实践团
 7月14日,乡野校园被盛夏的绿意拥裹着,“美育浸润计划”暑期实践团队的支教故事,正顺着攀升的日头蔓延开来,在蝉鸣与笑语里愈发炽热,新意与温度一同生长。A、B、C、D四个班级同步开启特色艺术课程,孩子们在指尖的灵动与心灵的感悟中,亲手创造美、触摸美、传承美,让艺术的种子在欢声笑语中悄悄发芽。
  扭扭棒里的奇思妙想:A班玩转“魔法线条”


  “看,我的小兔子有长耳朵!”A班的教室里,张丁方老师正带着孩子们解锁扭扭棒的“百变技能”。从基础的扭、折、粘技法,到结合生活场景的脑洞大开,普通的彩色扭扭棒在孩子们手中仿佛被施了魔法——一会儿变成憨态可掬的小动物,一会儿化作叮当作响的装饰挂件。指尖的精细操作里,藏着空间构建的巧思;形态各异的作品中,跃动着创新思维的火花。当孩子们举起独一无二的“战利品”,眼里的光比夏日阳光更耀眼。
  黏土塑形的治愈时光:B班捏出“立体童话”

  B班的课桌上,超轻黏土成了“造梦材料”。王晓雪老师手把手教孩子们揉、捏、塑形的诀窍,鼓励大家“捏出你心里的小世界”。有人专注地塑造着卡通人物的笑脸,有人认真堆叠出森林场景的层次,揉捏间,不仅练会了塑形技巧,更磨出了一份稳稳的耐心。当一个个生动的立体作品从手中诞生,孩子们看着自己的“小杰作”,嘴角的笑容比黏土更软糯治愈。
  笔墨间的文化传承:C班挥毫书写“汉字之美”

  “横平竖直藏风骨,一撇一捺有乾坤。”C班的书法楹联课上,邓雪芳老师带着孩子们走进汉字的奇妙世界。从书法楹联的千年历史讲起,到执笔、运笔的规范示范,孩子们握着毛笔,在宣纸上临摹简单的楹联字体。墨香袅袅中,他们感受着线条的韵律,触摸着汉字的结构之美,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就像墨汁晕染宣纸般,悄悄渗透心间。
  古宋点茶里的非遗密码:D班解锁“宋代风雅”

  “这茶汤像牛奶一样绵密!”D班的古宋点茶课上,张静雯老师的示范让孩子们啧啧称奇。碾茶的细腻、罗茶的讲究、候汤的精准、击拂的力道……宋代点茶的工艺流程一步步展开,孩子们模仿着老师的动作,亲手调出属于自己的“宋式茶汤”。当乳白的汤花在盏中绽放,他们不仅读懂了传统茶具的雅致,更在舌尖与指尖的联动中,读懂了非遗文化的厚重。
  一堂课的时光很短,短到不足以穷尽技艺的精妙;但艺术的影响很长,长到能让孩子们带着这份对美的感知,走向更远的未来。今日的课堂上,每个孩子都捧着亲手创作的“独家作品”,眼里闪烁着自信与热爱。
  接下来,“美育浸润计划”的老师们还将带来更多惊喜课程。艺术之花正在夏日校园里热烈绽放,明天的课堂,又会有怎样的精彩等待解锁?让我们共同期待!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助力金融 实践绽放成长
  • 为响应“青鸟计划”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返家乡”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来到山东
  • 08-01
  • 吴侬软语传乡韵 亲子巧语筑心桥
  • 七月,流火的季节点燃青春的热情。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张家港市杨舍镇云盘社区,开启了
  • 08-01
  • 笔墨蓝靛绘童真,非遗传承绽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园里,一场非遗与童真的邂逅正温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者们带着书法、蓝印花布
  • 08-01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