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探索葡萄酒行业可持续转型路径,2025年7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绿色发展”社会实践调研团走进河北省怀来与昌黎两大重点产区,实地调研了包括马丁酒庄、怀谷酒庄、中法庄园、迦南酒业、桑干长城、金士通国际、茅台葡萄酒、华夏长城与朗格斯酒庄在内的九家典型酒庄,围绕“生态种植、绿色酿造、文旅融合、产业协同”等关键议题开展系统调查与深度交流,全面呈现出河北产区葡萄酒行业绿色发展的多维图景与前沿探索。
因地制宜:风土优势激活生态种植新潜力怀来产区地处北纬40°黄金葡萄种植带,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沙壤土与砾石层交错分布,为高质量葡萄种植提供了天然土壤与气候基础。马丁酒庄通过引入欧洲先进的风土管理体系,对葡萄园实施小气候单元划分,推动精准种植;中法庄园设立葡萄种质资源库与实验田,筛选适合怀来风土的本地化品种,构建特色风味谱系;迦南酒业则在高海拔山坡建立梯田式葡萄园,有效提升通风性与病虫害防控能力,实现农艺与生态协同。
昌黎产区则以山、海、河三位一体的复合风土著称。华夏长城酒庄将葡萄园划分为23个精细管理单元,并配备12个气象站与300余个土壤传感器,构建智慧农业系统,实现精准灌溉与病虫害预警,节水率达30%。茅台葡萄酒公司与农户共建生态种植示范区,推广生物防治、免灌溉种植与性引诱剂虫控,有效减少农药使用,推动可持续农业落地。
重构工艺:绿色酿造引领品质与环保双提升在酿造工艺环节,各酒庄通过设备升级与技术创新,实现了清洁生产与资源高效利用。桑干长城酒庄秉持“自然酿造”理念,全线使用重力流转系统,减少机械泵送对酒液的干扰,最大程度保留葡萄原始风味;怀谷酒庄引入法国原装橡木桶,并通过温控发酵系统实现多品种分区精准酿造,推动高端化发展。
朗格斯酒庄的三层重力酿造工厂是国内独一无二的建筑布局,依托自然高差实现葡萄从破碎、发酵到罐装的无泵自流系统,显著降低能耗和物理损伤。金士通国际酒庄则在发酵温控系统上不断迭代升级,采用智能控温装置与冷/热带配合使用,实现全年稳定低能耗发酵。
同时,绿色包装理念在酒庄推广初见成效。华夏长城采用轻量瓶与可降解酒标设计,较行业平均碳足迹降低18%;中法庄园开发可重复使用包装盒,兼顾环保与消费体验;迦南酒业则试点“零标签”扫码瓶身技术,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
融合发展:文旅赋能激活产区软实力河北产区各酒庄逐步探索“葡萄酒+文化+旅游”的融合路径,提升产业附加值与品牌形象。中法庄园以法式建筑群与酒文化博物馆为载体,打造沉浸式酒旅体验;迦南酒业推出“艺术酒庄”概念,举办音乐节、艺术展等活动,增强消费者粘性;华夏长城构建集参观、体验、教育、销售于一体的酒窖文旅综合体,年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
在文化表达层面,酒庄不断发掘本土元素,构建具有风土辨识度的品牌形象。马丁酒庄在酒标设计中融入葡萄园手绘图与工艺图纸,朗格斯酒庄融合佛头地貌与“卧火山”传说塑造独特地理文化IP,将“听音乐的葡萄酒”理念写入品牌故事,营造更富情感与温度的消费记忆点。
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共育绿色人才梯队在交流过程中,多家酒庄高度重视产教融合与人才梯队建设。桑干长城与多所高校开展实训基地共建,设立实习岗位、开设工艺课程;茅台葡萄酒公司与农校建立联合实训机制,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华夏长城则提出“六险二金”激励机制吸引酿造工程师、种植园艺师等高素质人才,构建技术与管理并重的人力资本体系。调研团队通过深度访谈,亦对学生就业匹配度、技能要求等方面获得一手信息,为未来行业人才选拔与高校课程设置提供了实践依据。
生态成效初显,绿色转型仍在路上调研显示,河北产区酒庄在绿色发展路径上各有突破:种植端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生态循环初成;酿造端推进工艺绿色升级与清洁生产;文旅端打通产区认知与品牌输出通道。然而,在“碳足迹管理制度化”“绿色认证标准统一化”“绿色消费引导机制”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调研团队建议各地可依托国家“双碳”战略与“零碳酒庄”示范工程,统筹制定绿色转型路线图,并加强产区联动、平台建设与市场教育,为中国葡萄酒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与消费动力。
以绿色为笔,绘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新图景此次社会实践调研不仅拓展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学生对葡萄酒行业绿色发展的理解与认知,也为河北产区酒庄构建低碳、高效、多元的新业态提供了对标与借鉴。在高质量发展与“双碳”目标的双重驱动下,中国葡萄酒行业正迎来新的跃迁机遇。未来,愿更多酒庄以绿色为引擎,以创新为驱动,以风土为底色,酿造更具中国特色的“绿色好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