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青春助力生态保护,共绘黄河未来愿景

    2025-07-31    阅读:
    来源:大学生网报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切实增强青年群体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025年7月26日,河南科技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黄河流域(河南段)生物多样性调研团走进郑州市,围绕“新时代的三大黄河”与黄河流域自生植物生态进行调研。上午,调研团成员来到郑州市黄河博物馆,通过志愿者讲解,系统了解到新时代的三大黄河:数字黄河、模型黄河与生态黄河;下午则前往郑州花园口实地考察自生植物的生长情况与生态系统特征,感受黄河生物多样性的活力。

  7月26日上午,调研团成员一早抵达郑州市黄河博物馆。这座坐落于黄河南岸的专题性博物馆,以全景式、多维度的形式展示了黄河的历史变迁、水文演化、治理成就与生态建设成果,是了解黄河流域文化与生态的重要窗口。在志愿者的热情引导与细致讲解下,调研团首先参观了“黄河的形成与演变”展区。从远古地质构造的运动,到历史时期黄河改道的频繁变迁,再到现代水利治理的壮举,同学们沉浸式地感受到了这条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壮阔历史。

  “数字黄河”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遥感监测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综合治理体系。通过部署各类智能感知终端,实现对黄河水位、水质、流量、气象等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动态管理,为防汛抗旱、生态修复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在展馆的交互体验区,团队成员亲自操作数字沙盘系统,模拟流域变化、汛情调度、生态调节等场景,深刻感受到科技在水利治理中的力量。

  “模型黄河”是建立在大量观测与模拟数据基础之上的仿真系统。借助水文模拟、地形建模、工程仿真等手段,构建出可预测、可验证的黄河治理工程模型体系,广泛应用于防洪工程设计、调水调沙方案制定、生态流量评估等领域。在模型展示区,一个个沙盘模型与三维影像再现了黄河从“悬河”到“平河”的治理过程,使同学们直观理解了“大工程”背后的科学逻辑。

  “生态黄河”则代表了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目标。讲解员指出:“构建生态黄河,就是要推动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水环境持续改善、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努力实现人水和谐。”展区中的生态恢复影像,展示了从甘肃黄土高原到河南湿地保护区的众多生态治理案例,一幅“千年黄河换新颜”的生态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下午,调研团来到郑州北部的花园口地区,开展黄河流域自生植物多样性实地调研。花园口素有“黄河心脏”之称,是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之地。近年来,随着生态治理的持续推进,该区域逐渐形成了以滩涂、沙地、湿地为主的典型黄河生态系统,孕育出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

  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调研团以“样方调查+拍照记录+实地笔记”的方式,对该区域典型植被进行了调查统计。通过采样记录与物种识别,同学们不仅掌握了野外植物调查的基本方法,更对黄河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本次在郑州市的调研活动,黄河流域(河南段)生物多样性调研团的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黄河历史与文化的理解,更提升了对生态保护和科技治理融合路径的认识。“走进黄河,不仅是为了了解它的过去和现在,更是为了守护它的未来。”这是调研团许多成员共同的感受。他们纷纷表示,将把这次调研中收获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生态文明建设倡导和科研实践探索,为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黄河万里,源远流长。新时代的黄河,不仅要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生态复兴的伟大梦想。青年有为,未来可期。此次调研团的郑州之行,正是一次青春与黄河的“双向奔赴”。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助力金融 实践绽放成长
  • 为响应“青鸟计划”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返家乡”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来到山东
  • 08-01
  • 吴侬软语传乡韵 亲子巧语筑心桥
  • 七月,流火的季节点燃青春的热情。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张家港市杨舍镇云盘社区,开启了
  • 08-01
  • 笔墨蓝靛绘童真,非遗传承绽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园里,一场非遗与童真的邂逅正温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者们带着书法、蓝印花布
  • 08-01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