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青春暖流注入“乐活”病房:00后大学生携手“提灯天使”共筑人文关怀链

    2025-08-15    阅读:
    来源: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探见生命·青年行”实践队
2025年7月8日与10日,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涌动着青春暖流——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探见生命·青年行”实践队的00后学子,深度融入该院“乐活”提灯天使与乐心“手”护两大品牌项目。这群年轻的身影以热忱点亮医疗空间:在手术等候区抚平患者焦虑,在内镜观察区传递健康关怀,在病患活动室播种康复希望。当青春实践笔记遇上医护匠心设计,这场生命关怀的深度碰撞,正谱写医疗人文“双向赋能”的新篇章。
实践队出发前合影。黄家杰摄
 
青春协奏曲:手术室里的“暖心预告”与内镜中心的“温馨提示
每天,5名实践队员分为两组,分别在手术室等候区和内镜中心术后观察区提供服务。在手术室等候区,队员们专注于情绪支持:他们轻轻握住略显紧张的患者的手,用温和的话语聊聊家常,传递着“我们会陪伴您”的安心感。在内镜中心术后观察区,队员们则细心观察患者需求,及时递上纸巾等物品。一个巧妙的细节是,纸巾盒背面印有术后注意事项,让健康宣教在患者最需要的时刻自然融入。在医护人员忙碌的间隙,队员们耐心倾听患者感受,成为沟通的桥梁。
“原来医务社工不是简单的‘陪聊’,是用‘身心社灵’的视角,给医疗加了层‘软缓冲’。”参与实践的队员韩雨洁在日记里写道。这种在临床一线的沉浸式体验,让“人文关怀”从课本概念变成了可触可感的行动。
 
实践队队员接受培训。黄家杰摄
 
术前准备区实践队队员为患者进行术前关怀。黄家杰摄

生命叙事场造口联谊会的治愈密码
如果说日常的关怀如细雨润物,那么7月8日下午举办的造口患者联谊会暨同伴支持活动,则是一次充满温暖与力量的集体对话。活动伊始,医生为参与者讲解了造口旁疝的相关知识。随后,一幅沙画故事在现场缓缓铺开——细沙流转间,勾勒一个普通人面对疾病挑战时的心路历程:确诊时的崩溃、治疗中的挣扎到康复后的释然,无声的画面引起了在场许多人的共鸣。
活动中,一位康复状况良好的分享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感染了全场。“我这病啊,就像毛主席说的‘纸老虎’!”他攥着拳头笑称,对付疾病就得“战略上藐视它——别怕,它没那么可怕;战术上重视它——遵医嘱、好好治”。这番带着“革命乐观主义”的分享,让原本略显沉重的病房瞬间充满力量,有病友当场擦了擦眼角:“听你这么一说,我这心里亮堂多了!”
宁大一院造口联谊会合影。黄家杰摄

剪纸里的“生命图腾”:欢笑是最好的“良药”
联谊会的尾声,一场温馨的剪纸活动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有人剪出展翅的蝴蝶,有人剪了颗红心,还有病友特意剪了串糖葫芦——“甜甜蜜蜜,日子总会好起来”。实践队员和病友们围坐一圈,剪刀开合间,病房变成了充满烟火气的“小课堂”,笑声比窗外的蝉鸣更响亮。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理解,原来医疗不止有仪器和药片,还有这么多温暖的可能。优质的医疗服务不仅依赖精湛的技术,同样需要人文关怀的温度和人与人之间的真诚连接。”实践队队员谢佳涵有感而发。这场跨越年龄的互动,为青年学子上了生动的一课:治愈的力量,源于医术的精湛,也源于心灵的慰藉与支持。
短短两天的实践,那些紧握的双手、理解的微笑、真诚的交流,如同播撒在年轻心田的种子。它们关乎对生命的尊重,关乎关怀的传递,更成为这群未来健康守护者,在“健康中国”道路上留下的最真挚、最鲜活的青春注脚。
实践队队员合影(部分)。黄家杰摄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