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薪火传,青春赴实践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科技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引擎,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普及科学知识、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2025年6月27日,科创薪火小队走进泰州凤凰初级中学,开展了以 “爱国主义教育、机器人科普、兴化木船文化” 为主题的讲学活动,在为期一天的实践中,既收获了成长,更深刻体会到文化传承与知识普及的重要意义。
厚植家国情怀,播撒爱国种子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爱国主义教育是青少年成长的必修课。所以在简单介绍完自己,我们团队的队员便上台讲述关于爱国主义的课题,为了让讲课更贴近初中生的认知,我们从认识“爱国基因”,认识国庆,关于国旗国徽的知识和爱国知识主义问答四个方面展开。
讲学时,站在讲台上的同学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讲述了爱国相关的的知识。当讲述有关国旗国徽等爱国知识时,教室中学生们无不专注认真。互动环节中,一位同学举手提问:“我们现在的学习和爱国有关系吗?” 讲学的队员告诉他:“爱国不是空洞的口号,对你们来说,认真学习、强健体魄、明辨是非,就是爱国的具体表现。” 这场对话让我意识到,爱国主义教育需要从小处着手,用青少年能理解的语言搭建起个人与国家的情感桥梁。
传承木船文化,守护非遗根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地方非遗正是传统文化的鲜活载体。在结束了爱国主义的课题后,队员又为同学们介绍家乡的 “兴化木船制造技艺”。
为了讲好木船故事,实践成员提前走访了非遗传承人,收集了木船制作的工具、图纸和老照片。讲学中,队员从木船的历史背景和特色讲起:从选材、刨木到拼装、上漆,一道工序都不能少;榫卯结构不用一根钉子,却能让船在水中屹立百年。“为什么现在还有人做木船呢?” 有同学提出疑问。讲解员拿出一组对比图 —— 一边是博物馆里的古船文物,一边是如今景区里供游客乘坐的木船,解释道:“木船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承载着水乡人的生活记忆,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一位参与活动的老师说:“现在的孩子对手机游戏很熟悉,却对身边的非遗一无所知。你们的讲座,让他们重新认识了家乡的文化宝藏。” 这句话让我深刻体会到,守护非遗不仅是传承人的责任,更需要我们用年轻的方式,让传统文化走进青少年的生活。
探秘机械王国,点燃科创梦想
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而青少年对科技的好奇心,正是创新精神的起点。结束了木船的讲解 “机器人机械王国探秘” 讲座,成了同学们最期待的环节。 为了让讲解更生动,实践队员们准备了简易机器人模型演示视频。负责的讲解员解释了机器人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从最简单的齿轮传动到复杂的人工智能,尽量用生活化的比喻解释专业概念 —— 比如:什么是自由度,什么是连杆机构? 讲座结束后,不少同学围着实践团的成员们追问机器人制作方法。一位同学说:“原来机器人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我们也能亲手创造!” 科普的意义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探索未知的热情。
实践感悟
一天的讲学实践转瞬即逝,当爱国情怀融入故事,当科技知识变得有趣,当传统文化贴近生活,青少年眼中闪烁的光芒,就是未来的希望。实践队员们讨论着说,或许不能像专家学者那样深耕领域,但可以成为知识的传播者、文化的桥梁,用自己的方式为社会贡献力量。
社会实践推荐
- 我院学子赴含山县开展实地调研活动
- 调研团队积极创新采用“政企联动”的调研模式,这种模式就像是一座桥梁,将政府和企业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在开展企业走访的同时,他们还
- 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