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清华学子阳泉行:绘就乡村振兴旅游新图景

    2025-08-19    阅读:
    来源:清华大学“清泉知行”赴山西阳泉支队
         8月16日至17日,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山西阳泉支队深入当地,开展为期两天的旅游资源实地调研。队员们行走于街巷阡陌之间,记录风物坐标,丈量景点距离,致力于完善阳泉旅游地图,提升游客体验,让这片土地的文化魅力被更多人看见。
  第一天·阳泉市区
  支队首日行程聚焦阳泉市区,走访具有深厚历史与文化底蕴的景点。
  第一站是新泉观。该观建于高埠之上,坐北朝南,呈四合院布局,历经清代多次重建。观内“三清殿”院中矗立着一棵树龄达1770年的古槐,象征着美好与祥瑞。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的“新泉观传统文化庙会”已于2020年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地重要的民俗盛会。

  第二站是阳泉百年火车站旧址。始建于1906年,由法国人设计建造,是山西省现存最完整的百年欧式铁路站房。建筑尖顶造型与长廊设计体现了20世纪初法国建筑风格,不仅是铁路史的实物见证,也是研究殖民时期建筑技术的重要遗存。
  第三站为兴隆步行街。这条街道百年来商铺繁盛,经2008年整体规划与2018年整顿提升,已成为阳泉市民休闲购物的重要场所。工作人员讲解道:近年来,市政府大力发展夜市经济,兴隆步行街被认定为第一批省级夜经济生活集聚区,显著激发了城市经济活力。
  随后,支队走进大阳泉古村——2010年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在这里,队员们特邀姚永田老师讲解总书记阳泉谈话精神,并深入探讨百团大战的历史意义。姚老师强调,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华北敌后发起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战略性进攻,其历史地位与战略价值应得到全面认识。

  下午,支队继续探访位于城区核心的南山公园。作为集生态与人文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园内凌云阁、碑廊等标志建筑建于1980年代,配套健身步道与儿童游乐区,深受居民喜爱。
  第二天·小河村
  次日,支队前往依山傍水、人文荟萃的小河村。这里群山环抱、民居错落,街巷结构保留完整,不仅是环境清幽的古村落,更是著名红色作家石评梅的祖籍地,素有“礼仪之邦”美誉。
  首站是小河深井。面对缺水困境,村民不畏艰难,历时八年人工凿井,形成了以“急民所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小河凿井精神”。这一精神不仅解决了民生之需,更成为当地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站是石评梅纪念馆。展览从反帝反军阀、女权运动、文学创作、教育教学等多个方面,生动呈现了石评梅女士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第三站为石家花园。大院坐西朝东,背山面水,匾额楹联点缀其间,如曹锟所题“急功好义”、平定知州所提的“乐善好施”等,文化氛围浓厚。建筑构件上门楣、石柱等雕刻精美,寓意深远,既寄托了院主对家族昌盛的期盼,也展现了中华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蕴。

  总结    
  两日行程中,清华支队深入阳泉城乡,细致勘察旅游资源,记录文化地标,测量景点信息。每一次走访、每一处记录,都是为了更精准地绘制阳泉旅游图景,让远道而来的游客能更从容地感受这座城市的历史厚度与文化温度。
  我们期待,通过这样的努力,阳泉的魅力能被更多人看见。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