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五域童行”暑期支教团走进句容市机关服务中心“爱心暑托班”,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跨学科教学实践活动。团队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双减”政策为指引,秉持“五育并举”理念,通过融合多学科知识的课程设计与丰富的实践活动,为当地儿童带来了别样的暑期成长体验。
一、跨学科课程为核,构建全面育人课堂
支教团由8名教育硕士研究生组成,在队长王琪的统筹下,聚焦跨学科主题教学,累计完成30余次授课,开设10次跨学科课程。课程打破数学、美术、物理等学科壁垒,让学生在几何创意绘画中感受数学与艺术的融合,在光影实验中理解物理原理,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
同时,团队搭配开展素质拓展活动,涵盖美术创作、班歌练习、象棋对弈、体育锻炼、劳动教育、书法训练及红色电影赏析等,更通过“我是小老师”角色转换活动,潜移默化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目标。每次课后,成员都会召开研讨会交流反馈、优化课程,以专业素养保障教学质量。


二、“动物建筑师”课堂:自然智慧激发探索与创造
7月15日,支教团成员孙文珑带来“动物建筑师”主题跨学科课程,融合数学、生物与艺术设计知识,吸引30名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参与。
课堂以“谁是大自然的天才工程师”设问引入,通过“猜猜我是谁”游戏,让学生模仿蜗牛、河狸、寄居蟹等动物的筑巢行为,初步感知动物智慧。随后,聚焦蜜蜂、蜘蛛、园丁鸟三大“建筑师”,解析蜜蜂六边形蜂巢的数学原理、蛛丝的高强度特性及园丁鸟的“艺术审美”,并延伸至人类对动物智慧的借鉴(如北京鸟巢设计、防弹衣材料研发)。
最具亮点的创意设计环节中,学生为“火山口生活、身体像气球、天敌是闪电的外星动物”设计房子,涌现出“泡泡糖防护罩+火山岩软垫”“向日葵式可旋转房屋”等充满想象力的方案,展现出极强的创造力。

三、“环保小卫士”闯关:英语与环保知识双向赋能
同日,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的刘静与邱型宇推出“环保小卫士”英语闯关课,将社区环保与英语学习有机结合,面向低龄儿童打造趣味课堂。
课程设置四大闯关环节:“垃圾分类大挑战”让学生学习垃圾类别及英文表达,并上台实践分类;“reuse魔法工坊”传递重复利用理念,培养节约意识;“recycle探秘之旅”讲解回收循环四步骤及英文表述;“我的环保计划”则引导学生将所学转化为行动规划。
“闯关”形式极大激发了学生兴趣,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参与贴纸分类、讨论动画内容,课程结束时仍依依不舍,不仅收获了英语知识,更树立了环保意识。

四、温情落幕盼续章,育人实践显担当
7月31日,暑托班圆满落幕,孩子们用“希望明年还回来”的真挚话语,见证了与支教团的深厚情谊。此次活动不仅得到各方好评,更成为教育硕士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生动案例——成员们在教学中深化对“兴趣引导”“互动探究”的理解,更在与学生的真诚互动中体悟教育真谛。
未来,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与句容市机关服务中心有望建立长期合作,“五域童行”团队也将持续探索跨学科教学模式,以专业所长服务地方教育,让教育的种子在更多土地上生根发芽。
